雙旗幣貳百文
雙旗幣在我國近代銀幣中,是久享盛名的一種,被列入我國近代機制幣10大珍。雙旗幣起源民國,1911年清帝退位后,中華民國宣布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后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朝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并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因稀少程度而出名。
此枚中華民國二年四川造幣廠造貳百文雙旗幣,幣面中心直書“貳百文”面值,兩旁分列嘉穗圖案,上沿糖年號“中華民國二年”,下沿銹廠名“四川造幣廠造”,左右分列十字花星。背中央為交叉雙旗圖,外環殊圈,上沿銹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下沿銹英文“200 CASH(200仙)。這是民國時期四川銅元中唯一使用英文的一種,現存世量極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錢幣鑄工精美,文字規范,英文書寫正確,紋飾清晰,當為民國2年(1913年)四川建幣廠早期鑄造品。此枚四川造幣廠造二百文屬于曲纓雙旗。
由于雙旗幣產生于民國時期,民國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因此,在兵荒馬亂、國內戰爭頻發的期間內,錢幣在經歷了無窮的歲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