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超峰,男,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義馬市老干部書畫協會副主席,義馬市書法家協會原副秘書長,義馬市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義馬農民書畫院院長。自幼隨父學書,初臨柳體,后臨歐楷九成宮、皇甫誕碑,行書臨王羲之 蘭亭序、圣教序及趙孟頫閑賦居、題拔,草書臨王羲之草訣歌、孫過庭書譜、于右任標準草書等。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書展并獲獎。
寫字如做人 心正則字正
——訪義馬書法家陳超峰
文/張紅梅
古人寫字,往往先重視自身品德的建立,古人說,字如其人,做人為先。只有人做得正、做得真,他的字才經得起考驗、經得起品味。字讓人貴,人也讓字貴。無獨有偶,新結識一位書法前輩陳超峰老師,他習歐體多年,楷行草兼顧,字體俊朗,很有風骨,甚是喜歡。
說起與書法的淵源,陳老侃侃而談。他說他和書法的緣分,應該和家庭環境浸染有關。他的爺爺是一名律師,字寫得非常好,十里八鄉沒有不夸贊的。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也寫一手好字。每逢春節,村里很多人都會請他父親代寫春聯,父親也不嫌煩,總是笑臉相迎。父親喜柳體,柳體體勢勁媚、骨力道健,瀟灑、清瘦,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棱角峻厲,也被稱為“柳骨”??锤赣H寫字多了,他自然也喜歡上了“柳骨”,時不時地也躍躍欲試寫上幾筆,其父也樂于指點。他記得父親常對他說的一句話是“字一定要寫好,寫字如做人,心正字才能正”,這句話幾乎成了他的座右銘。
作品欣賞:
讀書求學時代,老師和同學也??渌淖謱懙闷?,他也因此出了不少風頭,贏得不少贊譽,為此,也頗得意。七十年代工作后,遇到不錯的字,他也喜歡琢磨一番。在這一時期,他的視野里不再只是一枝獨秀的柳體,還有風姿綽約的隸書。他也第一次知道了字還可以這樣寫,橫長豎短,字形寬扁, “蠶頭燕尾”、“一波三磔”。也知道了隸書始創于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后世書法都有不可小覷的影響。但知道歸知道,粗略寫過幾筆隸書后,也就擱置下來。
八十年代,他被推薦到洛陽商校進修寫作課程。上課之余,有了更純粹的練字環境,也有了更多開闊視野的機會。在這一時期,他又接觸了楷書、行書和草書。推開一扇窗,就是打開一個新世界。在漢字的天地里,他如饑似渴地補課,隨心所欲地書寫。墨香養人也醉人。如果說,以往的練字僅僅是一種家庭熏陶在他身上的折射,那么在這一時期,則是他精神世界對漢字的一種主動認領。是的,沒錯,他愛上了漢字,愛上了它們俊朗穩健的形象、清新飄逸的風姿、意蘊悠長的內涵……這種怦然心動,類似于情竇初開,新鮮好奇,興奮激動,還有種發現新大陸的成就感,從此以后,練字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從來就是一個從一而終的人,一旦愛上了,就很難輕易回頭。可上班忙工作,練字的時間還是非常有限。退休以后,特別是加入書協,他才開始真正投身書法天地,可以酣暢淋漓地練字,廢寢忘食地讀帖。他這人認真,執著,喜歡追本溯源。在書法的浩瀚星空中,他開始研讀書法的發展歷史,深入書法的精髓。
他認為要寫好字,一定要從古人那里學習,因為根在哪里,書法的王道就在哪里。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趙孟頫……他讀他們的帖,光是臨摹就不下成百上千遍。他背王羲之的《草訣歌》,爛熟于心,張口就來。他說,一定要了解每個人字與字的區別,就像交往的朋友,你能立馬簡潔明了地概括出各自的性格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能做到不看帖而心中有帖,臨帖是為了脫離帖,熟能生巧,書法是需要時間和悟性的。
他非常注重《書譜》,他說《書譜》的核心思想是“然君子之立身,務修其本”,這個根本包括一個人的文化修養、道德品質以及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所謂字如其人,作者的氣度、胸懷、格局,是可以通過其作品看出來的。
通過查閱資料,他比較系統地了解了書法的發展歷史,也有了自己心儀的字體,經過比較甄別,他把目光鎖定在歐陽詢的楷書。歐陽詢的書法特點,嚴謹工整,平正峭勁,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為多數人所青睞。字體雖然分布較長,但分間布白,整體非常嚴謹。中宮也十分緊密,主筆伸長,氣勢奔放。疏密均勻,嚴謹工整,恰到好處。清包世臣曾贊“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于外力”。意思是,歐體有力量,筆畫結實,又不過度遒勁,筆畫之間不失豐滿,長短恰到好處。我想陳老所推崇的“寫字與做人”哲學,在歐體上應該找到了契合點。
經過十余年的潛心練習,陳老對書法頗有心得。他說臨得最多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宮》,既有篆隸筆意,又有魏晉遺風,用筆兼方帶圓。方筆筆力雄厚,干脆利落。圓筆凝重多姿,醇厚而恰到好處。結構搭配,平正而險絕。有些字會有意夸張其中某一筆劃來控制字的大小,大開大合,突出空間感。有些字則有意壓縮避讓,與局部形成呼應之勢。他給我演示歐體三點水的寫法,耐心講解呼應在歐體中的運用,很是熱情。
說到平時主要練習哪些字體多些,陳老說,還是楷書和行草多一點。
他的楷書,形體俊美疏朗,美而不俗,清麗穩健,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虛,又有“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的奇崛,端正而不刻板,清雅而不柔媚。他的行草,行云流水,筆走龍蛇,翩若驚鴻。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草書的簡約飄忽與行書的穩健瀟灑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他說寫字也是修心,不要太在意名利,更不要急于求成,沒有時間的沉淀和靜下心修煉的功力是寫不好字的。因為你的一撇一捺里,都攜帶了你的修養、心智和德能。
他說光自己埋頭練字也不行,得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練。書法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的根不能丟,傳承的使命不能忘。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即便退居二線,也應“化作春泥更護花”,能影響一個是一個,能帶動一批是一批。他在任義馬書協常務秘書長期間,每月都要組織一次筆會,舉辦多次書展,還搭建平臺,帶著大家走出去,他本人曾在省政協書畫院搞過三次書展,轟轟烈烈,收效很好。他的一副書法作品,還被少林寺館藏。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是地地道道的義馬裴村人,村里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有幾個熱衷書法的農民找到他,說他當過干部,懂得多,見識廣,能不能出頭牽線搭橋在村里辦個書畫院,讓大家農忙之余有點精神寄托。他一聽,這也是好事,是有意義的事,立馬就爽快答應了。緊接著選址、找人、掛牌,很快,一間像模像樣的農民書畫院開張了,他被大家推舉為書畫院院長。第一年他們就舉辦了一次農民書法展,效果很不錯,市領導很重視,肯定了他們的成績。當大家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陳老想的卻是:村民們雖然喜歡書法,可畢竟都是野路子,沒有章法,進步不大。需要名師引路,打開視野,提升層次??墒丘B活一個書畫院需要經費,經費從哪兒來?他前期已經把個人工資墊進去一部分,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后來,他想方設法在市區尋到幾間閑置房,成立了義馬書畫基地。給書法愛好者提供個人工作室,讓他們能夠潛心練字。根據市場需要,書畫基地又更名為崤函書畫院,開設了書法教學班,七八十個學員的規模。
陳老說,成立書畫院的目的不在賺錢,純屬個人愛好和一點微不足道的社會責任心。讓生活中多一點墨香,讓中華傳統文化成為一種地域符號,讓文化浸潤心靈,并且內化為一種力量,建立文化自信,唱響中國力量。
讓書畫走上街頭。書畫院每年舉辦一次書展,吸引了許多市民圍觀。組織書法愛好者為市民免費撰寫春聯,贏得市民稱贊。
讓書畫走進社區。他們和社區結對子,先后在銀杏社區、連銀社區幫助開辦書畫室,并定期去指導。
讓書畫走進學校。免費為學校培訓書法老師,在義馬市一中辦了一年書法班,在義馬稅務局培訓了二十多名干部學習書法,效果顯著,成績喜人。
陳老說,他從不人云亦云,選中一條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子,就要盡全力去走,并且盡可能影響和帶動周圍的人。只要自己覺得有意義,有價值,心里高興,就義無反顧去做,不能怕吃虧,怕出力,想干成一件事,總要有人要付出,不要太斤斤計較。
書法是養心的文化,是修出來的,養出來的。中華文化活著,歷史才活著,民族才活著,中國書法才活著。文以載道,字亦載道。這個道,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思以其道易天下”。思想、精神、信仰是“道”的內涵??鬃訉?ldquo;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作為人一生精神價值的追求,旨在澄懷,意在明志,不求聞達,更無關涉利。書法人也應該把這種精神追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知行合一,方能達到書法之大境界。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望著陳老在夕陽的余暉中,懸腕提筆,像一位將軍,排兵布陣,運籌帷幄之間,風起云涌……
張紅梅,筆名文竹若風。三門峽作協理事,義馬市作協副主席。其文學作品散見于《奔流》、《牡丹》、《遼河》、《思維與智慧》、《華夏散文》、《散文詩選刊》、《中外雙語詩壇》、《河南詩人》、《洛神》等純文學雜志和報刊,有詩歌《洛陽紅》《讓鏡頭說話》和小小說《鵝爸爸》在全國文學賽事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