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歌詞化為一節節生動黨課,講述宏偉進程中的偉大故事,不斷掀起紅色文化學習熱潮。”蘭州大學星船團隊從為紅色歷史紀念館創作特色音樂起步,圍繞敘事性音樂不斷延展,一路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生的變化、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脫貧攻堅實踐和對新冠疫情的抗擊等,
(星船項目再甘肅省青馬工程省級高校示范班進行展示分享
圖片來源:星船團隊)
青年視角傳播主旋律精神
“從青年視角出發,通過體驗青年需要、了解青年追求、發掘青年喜好,以青年易于接受的音樂方式進行主旋律作品的傳播,從而達到將意識形態的思想教育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匯進他們的思想中的目的。”星船團隊成員吳柯樸妍如是說。
星船團隊的項目以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巨變為主線,根據大政方針和時事熱點選擇主題,由成員親身去到實地采風后進行全媒體包裝,將歷史巨變與國家政策以青年喜愛的方式講述出來。同時,項目立足紀念館、脫貧村落等組織需求,為它們提供量身定制的宣傳素材。
“深入挖掘團隊‘敘事’的優勢,致力于構建‘音樂+’新媒體矩陣,不僅從作詞、譜曲、傳播平臺三個方面深化內涵,還在‘音樂+視頻’‘音樂+文字’‘音樂+圖片’‘音樂+工藝’等形式中對相關作品進行宣傳推廣。”團隊成員趙異慧談到,團隊將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先進文化的影響力,不斷將多元化的內容呈現于大眾視野之中。
(漫畫版余新元的故事(部分) 圖片來源:星船團隊)
走在“音”材施教的前列
星船團隊作品多次受國內主流媒體報道轉載,在9月獲得甘肅“互聯網+”紅旅賽道冠軍,成功進入全國總決賽;團隊前期打造的《音頌長征》系列歌曲,總共取得四項省部級以上獎勵,累計播放量400萬次、點贊量逾50萬、評論量近3萬、40余家媒介、累計105條報道并獲得中宣部、省委宣傳部領導、蘭大兩任黨委書記和校長的首肯和認可,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更是決定開專欄播送星船團隊產出的系列歌曲(待項目首發)。
音頌長征系列活動在甘肅掀起了一場有關于“學與做、頌與歌”的學術討論,部門紀念館更是因此增加了社會關注度和游客訪問量,青年自發的音樂創作活動已經成為了一場“文化扶貧”的甘露。“團隊將在全面脫貧的美好目標之下,繼續創作《脫貧攻堅》系列歌曲,走在‘音’材施教的前列。”團隊成員呂廣斌說。
(趙啟灃、楊巨聲與項目指導老師朱佳君 圖片來源:星船團隊)
星船團隊專注于“動人”、“聚焦”、“生動”作品的產出和傳播,其系列原創歌曲、視頻、漫畫等作品一步步實現了從“講述”到“歌頌”,從“被動”到“主動”,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實現了情感的高級抒發,路徑的逆向轉變以及合作的縱向深入。
“在紅色故事的傳播上,我們一直在行動。從十人到數百人,甘肅到全國、從村落到市縣、從不被人知到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從歌曲到系列。一直在行動,但初心卻未更改半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項目負責人楊懷川談到,一年多來,團隊形成了100多人的實踐團隊,走訪展館20余個,調研村落100余個,訪談村民500余人、拍攝時長1000多小時、累計走訪數千公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我們至今提煉出400余個長征故事、宣講會400余場、發布原創紅色敘事性歌曲18首、歌曲播放10萬次,制作出原創“紅軍長征”、“脫貧攻堅”兩個主題的系列動畫,文集2套、專輯1部、微電影1部、微視頻14部,還有詩朗誦、圖鑒等,“探索紅色文化的融合傳播模式,我們一直在努力。”團隊成員包雨靈說。
(漫畫余新元的故事(部分) 圖片來源:星船團隊)
初心轉化為持久推動力
“當然,在豐富優質的成果產出后,我們團隊及作品也具有了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團隊成員李佳憶說。作品在各平臺播放達2億次,點贊量300萬,評論量50萬,學習強國為團隊作品開設了專欄,新華社、人民網、光明網、中青網、等40多家媒體集中報道,在線下,團隊舉辦的展演累計參與10萬人次,獲得千余人的直接反饋,輻射貧困地區數萬人;項目成果獲省級及以上獎項10余項,包括全國優秀實踐團隊、優秀校園原創音樂、甘肅省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等榮譽;成果受甘肅省領導重視、參觀等,成果被校黨委書記作代表項目在黨課中展示。“一系列項目成果,是對團隊工作的激勵,也是肯定。”團隊成員劉勝同說。
(漫畫版余新元的故事(部分) 圖片來源:星船團隊)
初心轉化為行動,豐富的成果也轉化為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在紀念館,游客同比增長18萬人,紅色文創產品消費額增長40萬,帶動周邊居民就業200余人,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做出了我們的努力。雖已取得不錯的成果,但我們會繼續前進。“目前,團隊挖掘深入挖掘18個典型村落的500余個脫貧攻堅故事,與數十個村莊進行回訪,整理40余萬字的訪談錄。”團隊成員閆茹說。
“我們希望能組建更多的志愿者團隊、發動更多的高校參與、去更多的村莊調研、記錄更多的在脫貧攻堅中奮戰的平凡的英雄。”團隊成員盧官宇談到,未來,團隊將不斷努力,為講好中國故事注入新的力量,在全國范圍不斷掀起新的學習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