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全會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中華文化強國行活動組委會秘書長、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研究員 副院長主持新聞發布會
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會剛剛閉幕,10月31日“劉亞麗天蠶書法新聞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舉辦,
文化部原黨組成員 副部長常克仁致辭發言
天蠶書法是中國書法是中國人智慧的“舍利子”,漢字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最基礎、最根本的載體。天蠶書法是唐朝長孫皇后在位及武則天當政期間用于《天蠶大典》的御用文字,雖為小眾,但曾在唐朝貴族和上流社會中一度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之后,有很長時間,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傳統文化的斷裂,致使一些文字書體難以破解,以致成了千古之謎。梳理中國文字書法字體的演變發展脈絡,挖掘發現歷代先賢留下的各類參考,吸取的書體樣式是當今推動中國國粹——中國書法與時俱進,進一步傳承出新,創新發展的需要,好的書法作品只有意趣不同,沒有古今之分,出于對歷史的敬畏和責任感,劉亞麗女士與袁兵奇先生一起將多年探索,思考與研究潛心鉆研,臥薪嘗膽二十余年,終于讓天蠶書法重現人間。
天蠶書法文化傳承人劉亞麗女士發言
同時,原國家副總理鄒家華、中央統戰部原秘書長、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孫曉華致電祝賀,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七屆、第八屆民建中央副主席朱相遠、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程路、南京故宮博物院院院長徐湖平、中國漢編文化基金管委會主任、老子書畫院院長蘇清杰給予了高度點評。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王勇、《中國中文衛視》臺長袁勇、《祖國》雜志社社長龔泓銘、《智慧中國》雜志總編輯趙嫣艷、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副總編常亮、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武國棟、老北京收藏家馬崑現場表示贊賞并祝賀。天蠶書法在十九大五中全會的號角聲起,全面拉開了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序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學性的時代命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復興的精神源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破浪前行、繁榮發展的精神武器,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脊梁。
天蠶書法文化傳承人劉亞麗女士、袁奇兵先生與文化部原常克仁副部長展示鑒賞
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全黨“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四者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基礎,堅持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
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華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基因、獨特標識、精神家園,潛移默地影響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堅持文化自信是有助于構筑“四個自信”增強心理認同。
?
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發展道路不能照搬照套別國的模式和做法,中華民族長期積淀的思想文化蘊藏著發展中國的豐富經驗和治國理政智慧,堅定文化自信能從歷史寶藏中挖掘出可貴的財富,為當今治國理政提供參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堅持文化自信有助于保持政治定力,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有力武器并為“四個自信”保持政治定力。我們只有強化文化自信,才能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沖擊,積極應對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
文化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是文化軟實力,體現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底氣。“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遠、更持久的力量,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堅持文化自信,堅持先進中華文化的積極引領,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逐步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十九屆五中全會還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對于每一個中國企業和個人來說,都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它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國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強國戰略,從大的層面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通過創新與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傳承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