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的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由于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銷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窯燒制,盡管體積較大,但極少變形,風格挺拔向上,粗獷豪放,制作規范,絲毫沒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獨創性,嚴謹大方、而深受投資者與收藏家們的喜愛。
此件藏品、系清花人物紋盤、盤口直徑為22.7厘米、高4厘米,底部落有:“大清康熙年制”標準六字官窯款,其造型端正清疏,胎堅致潔白,釉質瑩潤如水、繪飾人物故事紋。其紋飾柔美舒雅,雖繁而不雜,錯落有致,細看既有婉轉之姿,又有靈動之態,娟秀中又含一份典雅。青花發色非常純正,靜雅可賞,是康熙青花精品,甚為難得。
由于清三代官窯瓷器、做工精美、離現代近,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而成為了近些年瓷器交易的主流、深受投資者與收藏家的青睞、此件藏品、是清代康熙青花官窯瓷器的精品、保存完好,歷經三百余年傳承而下,十分難得,是一件極具投資與收藏的寶物。
賞析成化清花人物梅瓶
明成化青花瓷是漢族傳統名瓷,分官窯,民窯兩種。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歷時23年,景德鎮御窯廠生產全面恢復正常,是漢族陶瓷燒造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
成化青花可謂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其器突出特點是玲瓏秀奇、端巧工細,后人對其評價頗高。成化青花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與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進口蘇麻離青,更難與宣德青花區分;另一類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與后來弘治青花相類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說法。
成化青花瓷器胎質潔白、細密、胎體秀美而輕薄,有的近似于脫胎。施釉潔白肥腴,釉質獨特,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若迎光透視,隱約可見胎體泛出淡淡的肉紅色,這種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個重要特征。
成化瓷器修胎規整,瓶、罐、壺等立器接口痕跡不明顯,盤子多有塌底現象,碗、盤類等足較直而且較高。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摸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
成化民窯器雖比不上同時期的官窯瓷精細規矩,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窯瓷胎體單薄,質地潔白細膩,瓷化程度好,胎體較明初民窯明顯減薄。釉面光潤肥厚。罐等琢器講究修胎,接口不明顯,多砂底,釉底較少。碗的足跟細圓,足徑變小,足跟有一圈淡淡的枇杷黃窯紅,多釉底。
此件青花人物梅瓶高25厘米肚大13厘米,繪畫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品相完好,保存至今實屬不易,是廣大瓷器收藏投資愛好者首選之一。
賞析明成化青花葫蘆瓶
成化青花瓷是漢族傳統名瓷,分官窯,民窯兩種。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歷時23年,景德鎮御窯廠生產全面恢復正常,是漢族陶瓷燒造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成化青花可謂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
本品葫蘆形,圓口,圓腹,下承圈足,尺寸較小,造型渾圓沉穩,瓶底不施釉,修胎旋削痕跡規則。外壁整體以青花龍紋裝飾,口沿下飾錦地開光花卉紋,收腰處及脛部分別為卷草紋及變形蓮瓣紋,葫蘆上下腹主體紋飾均繪纏枝花卉龍紋,筆法灑脫,線條流暢。葫蘆瓶因其諧音“福祿”,且形似“吉”字,故又稱“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遂成為傳統器形,為民間所喜愛。本品制作精巧,青花描繪細致,且其發色較成化時期常見的淡雅之色略顯濃艷。雖有“成化無大器”之說,但根據景德鎮出土器及少量傳世品,可知成化朝確有燒造少量的大尺寸瓷器,且多不署款,即如本品,實為難得。
聯系人:劉先生
電話:1361804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