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是近二十年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在拍賣市場上也頗受追捧,屢創高價,但元代青花瓷器被人們所認知,還是晚至二十世紀中葉的事。1950年初,美國學者波普以英國大衛德基金會所藏的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款的青花云龍紋象耳瓶為標準,聯系伊朗阿特別爾寺及土耳其托普卡比宮所藏的元青花瓷,首先提出了“至正型”元青花的概念。
據不久前召開的古陶瓷學會元青花專題討論會統計,目前傳世和考古發掘的元青花瓷器數量約有400多件,大致可分兩類,一類為胎質粗糙,釉色青白,青花發色灰暗的小型器,對于這類器物,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其應是元青花草創時期產物或伴隨成熟元青花而生產的檔次較低的產品,真正代表元青花燒造水平的還是我們所熟知的“至正型”元青花,其具體特征為:器形碩大,胎釉質量佳,使用進口料,青花發色艷麗。
魚紋裝飾其表現手法有刻劃、模印、彩繪、堆貼等。據考古資料表明,魚紋裝飾最早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器上。唐代長沙窯瓷器上有堆貼雙魚圖案。入宋以后,魚紋裝飾廣泛地運用到瓷器上,如;北方的磁州窯、定窯、耀州窯,南方的景德鎮窯、龍泉窯等。尤以磁州窯的白地黑花魚藻圖極為生動,水藻飄動,魚兒浮游,動感強烈。元明清時期的魚藻圖、蓮池游魚圖更為流行,以青花、五彩、釉里紅繪制為主,有單、雙尾,或鯖、、鯉、鯽或鯖、鰱、鯉、鱖四魚相配,富有吉祥寓意。
(口徑:18厘米 高:28厘米 底部口徑:18厘米)
(口徑:18厘米 高:28厘米 底部口徑:18厘米)
此罐直口,溜肩,弧腹,向下急收至底部,圈足。器型敦實厚重,白釉底色略含青。器身滿布紋飾,頸部飾卷草紋,肩部繪纏枝花卉紋,腹部主題紋飾為魚戲蓮紋,寓意“年年有余”,整器布局疏朗大氣。
此罐最可貴之處就是紋飾--游魚畫法精細又隨意,隨著游魚到來,下部水草飄動,水中其他雜草也上下移動。魚背上的發色,筆路分明,為橫向涂抹,兩筆交接處色濃又有暈散,可看出畫工落筆時的從容。下部水藻婀娜多姿,運筆幾乎一氣呵成。這也顯示了畫工嫻熟的技巧。青花發色淡雅,有鐵銹斑,濃淡相宜,過渡明顯,為典型的元青花發色。底部露胎有淡淡的火石紅,紅色鮮亮純正。是廣大收藏投資愛好者首選之一。
聯系人:邢先生
聯系電話:1819671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