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鎮災防災、祈求吉祥、永鎮財富,秦漢時期所鑄的半兩鎮庫大錢,開創了鑄造鎮庫大錢的先河。歷朝歷代紛紛仿效, 且時有所創新。直至清代,鎮庫大錢的鑄造更是五花八門,異彩紛呈。待到清末,制機幣的出現,并逐漸取代了方孔圓錢,延續了2000多年的鎮庫大錢才嘎然而止,退出了歷史舞臺,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滿清自1644年入主中原,到1911年宣統退位,共267年, 計十個年號,如果算上僅存續了69天的“祺祥”,為十一個年號。和歷代帝王一樣,攺元必鑄錢。清代每一個年號都鑄有錢,鎮庫大錢也絕不例外。考察清代鎮庫大錢,從錢背面的錢文來看,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背面錢文為“大清鎮庫”字樣
錢面都是各代皇帝年號,錢背“大清鎮庫”四字,正背錢文皆楷書。且每代必鑄,代代相傳,形成系列。每一個系列,從文字書法到型制,都盡量保持一致,整齊劃一。
我國鎮庫錢鑄行歷史悠久,歷朝歷代都有鑄造鎮庫錢的記載。鎮庫錢為中國古代錢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其寓意吉祥富貴,興旺發達,永鎮財富。她見證著中國悠久的錢幣史,承載著古老的東方文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一種吉祥物,深受古錢幣收藏者的的喜愛。此枚光緒通寶大清鎮庫錢幣包漿濃厚品相完好,是廣大收藏投資愛好者首選之一。
賞析第一套人民幣牧馬圖壹萬圓
現在人民幣已經成為了我國通用的貨幣,好多人卻不知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通用的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額,而第一套人民幣卻有一萬元的面額。
現在人民幣已經成為了我國通用的貨幣,好多人卻不知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通用的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額,而第一套人民幣卻有一萬元的面額。第一套人民幣中比較有名的應屬一萬元牧馬圖,雖然它僅相當于第一套人民幣中的一員,它正面左側為牧馬圖,主色為紫色;背面為花符及蒙文行名和面值,主色為茶色,發行時間為1951年5月17日,它屬于三字冠、七號碼。隨著技術的提高,現行人民幣做的外觀與質量都很好,可第一套人民幣的制作時的水平卻不及現在,這也使第一套人民幣的外觀簡約,也比較易損,所以第一套人民幣存世比較少,而一萬元牧馬圖便更為珍貴,屬于稀有藏品,被稱為收藏市場的“票王”,被譽為“中國人民幣之寶”。
第一套人民幣中有四枚被稱為四大天王,這牧馬圖便是其一,牧馬生于草原,所以剛開始發行的時候只允許內蒙古的少數民族使用,第一套人民幣一萬元牧馬圖如此珍貴,所以它的價值也是相當高的,現在單張的價格已超百萬,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一張一萬元牧馬圖,你就是個百萬富翁了,可這百萬富翁卻不是那么好當的,因為第一套人民幣本身存世就交錢,當時人們的收藏觀念也很薄弱,所以如此珍貴的一萬元牧馬圖更是寥寥無幾,想要收藏要花費一番心思了
賞析(石秀)田黃手把件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簡稱“田黃”,產于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是壽山石品種中的珍品。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發黃色者。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征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相近,已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始采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于世。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刻意收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因此,田黃石一直盛名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兩田黃一兩金”。
昌化田黃石“無根而璞”,通靈透亮,溫潤細潔,數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被譽為“石中晃皇后”。該石構圖飽滿,刻畫生動,人物繁復,刀工圓澤。薄意雕觀世音菩薩,一童子腳踩蓮花,踏波而來,背面一只麒麟,云騰霧繞間紫竹林浮現,旁邊一塊俊石上書:“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石秀敬。”
石秀(1973 ~ ),原名江秀影,藝名石秀,福建省福州市人,師從丁梅卿。擅長印紐、浮雕、薄意雕刻。作品在各級大賽中獲獎。榮獲全國鄉村青年民間工藝能手及福建省民間藝術家稱號。現為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
此田黃重為220g ,為石秀大家所作品相完好,雕刻工藝栩栩如生,是廣大收藏愛好者首選之一。
聯系人:王女士
電話:13126963049
1802657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