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 眉 朝圣
澳大利亞佛教協會會長馬錦鑫實地考察峨眉道場
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歷來有“秀甲天下”之美譽。她以其雄險奇幽的秀麗風光和深厚的普賢文化底蘊著稱于世,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2016年又被國家列為國際佛教旅游目的地。千座名山,金頂一尊。普賢菩薩顯圣處,是峨眉山自然風光之精華,
“金頂三相”更是峨眉之上乘境界;既是世界級朝圣中心,舉世矚目的十方普賢菩薩圣像乃佛道開光之圣頂,也是天下佛子心靈皈依、人間對光明和幸福向往之所在。金頂作為峨眉山佛教朝圣中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歷代祖師為之貢獻了他們的慈悲與智慧,從晉代始建至明代鼎盛期,金頂寺院達到近二十座,圓滿示現了金頂“三界之高,禪定可入;四方之曠,一念而至;唯有普賢,法界無邊”之華藏圣境。
乙亥年六月初七,在峨眉山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峨眉山佛學院院長永壽法師、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元祝先生的陪同下,澳大利亞佛教協會會長馬錦鑫就如何在澳洲墨爾本打造升級版的普賢菩薩道場,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全面考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考察中,永壽法師向馬會長詳細介紹了峨眉道場的歷史、人文、自然、生物、建筑等方面的顯赫地位,特別是峨眉道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自魏晉時佛教傳入,改觀為寺,成為佛教的普賢道場。唐宋以后,佛教興旺、寺廟增多、規模逐漸擴大,明清鼎盛時期,全山上下先后有大小寺廟170余座,峰峰有寺、崗崗有庵,都是唯一的,也是今后規范在建道場實景藍本,值得借鑒之處俯拾皆是。
在“伏虎寺”,永壽法師為馬錦鑫破解廟堂的建筑之謎:該寺院雖然深藏于密林之中,但令人稱奇的是,寺中殿堂的屋頂常年不存一片樹葉,堪稱一絕。
他們來到有康熙皇帝題賜匾額“離垢園”中。只見高高的寺內中殿,是一方遠離塵囂、遠離紅塵的凈土。當年寂玩和尚率領寺僧在伏虎寺周圍廣植楠、杉、柏樹十萬八千余株,使伏虎寺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林中古寺。如今,在山門外的楠木林中,還有一座上書“布金林”三字的重檐牌坊,便是為了紀念寂玩和尚、表彰他的功德而修建的。永壽法師指引這十余萬株古木對馬會長說:“古樹不僅阻斷了游人窺探寺中的目光,也為寺廟夏日平添了一片清涼,令人神清氣爽,好不愜意。”
在華嚴寶塔下。永壽法師如數家珍:“華嚴寶亭有一座紫銅古塔,塔高5.8米,14層。該塔鑄造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由永川信士萬華軒施鑄。原存圣積寺,故稱“圣積寺銅塔”。又因塔身鑄有《華嚴經》全文,故又稱“華嚴塔”。亭下有虎泉,泉水終年清澈,泉邊生長著桫欏,是與地球一同齡的木本蕨類,又稱“峨眉樹蕨”,是距今1.7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中至今僅存的幾種植物之一,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三個半小時的考察結束了。在白娘子修地白龍洞旁,馬會長與永壽法師、董事長馬元祝先生依依惜別:“中國佛教博大,此次一游,更加深了我本人海外弘佛的信心,懇請法師方便的時候親歷墨爾本觀音道場指點迷津”。永壽法師欣然接受了邀請。
考察中,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元祝先生對如何為佛教道場旅游項目配套設施的整體規劃、布局等多方面提出了諸多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