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薦】欄為藏品強大的傳播效應向各位買家推薦經國家一級鑒定專家甄選的藝術珍品,為藏家牽線搭橋,讓千百件藝術珍品價值被發掘與重視,在拍賣會上得以高價成交。
【名 稱】: 中華民國雙旗幣貳百文
【藏 品 類 型】: 錢幣
【藏 品 年 代】: 民國
【藏 品 信 息】: 直徑:41.8mm 重量:28.58g
銅幣在我國發行流通前后不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在我國貨幣的歷史長河中僅是十分短暫的一瞬間,但中國銅元見證了中國從封建社會演化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過程,是我國近代貨幣史和錢幣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具歷史意義。此枚藏品設計精美,做工精細,布局合理,層次鮮明,工藝純熟精湛,錢幣雖小,卻也能反應當時社會文化的特征。
1910年12月29日,經辛亥革命后,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于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幣制混亂,臨時財政部長陳錦濤,于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雙旗幣起源民國,1911年清帝退位后,中華民國宣布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后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朝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并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河南省造雙旗幣,因稀少程度而出名,在錢幣保藏界以其存世量稀疏而遭到大家的珍愛,并且,還因為它的制造反常精巧而倍受大家的寵愛。在我國近代銀幣中,它是久享盛名的一種,也被列入我國近代機制幣10大珍。
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南方革命黨成立了"民國政府",針對當時的局勢,中華民國沿用清代的造幣設備和造幣技術,鑄造了"湖南省造雙旗幣"。雙旗幣面值很多,包括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等,其中尤以貳佰文雙旗幣傳世量最為稀少。雙旗二百文紅銅質直纓版之鑄主,應為川省境內某地方軍閥。民國初年,四川軍閥私自設廠鑄幣之風尚未興起.即有少數亦未成規模,多為購置手搖機具,小批量鑄造,其雕模制版及鑄造工藝皆不能與成渝兩地造幣廠同日而語。故鑄工粗劣的雙旗二百文紅銅質直纓版存世量頗少,甚至少于黃銅質直纓版的存世量。雙旗二百文直纓版無論紅、黃銅質者,皆可按其幣面之嘉穗圖麥穗大小,有無麥芒及麥芒長短、麥粒疏密,而分為若干小版式。
民國期間,軍閥混戰,逐鹿中原;河南省每一任督軍、主席上臺后,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都大鑄特鑄銅元,以牟取暴利。1927年5月上旬,武漢國民政府的北伐軍與國民軍聯合進攻河南的奉軍,迫使奉軍撤出河南。河南戰事告一段落后,馮玉祥任河南省主席。1928年3月,國民軍創辦河南農工銀行,總行設在省政府所在地開封。雖說屬官商合辦性質,但商股不足十分之一。同年10月16日,該行開始發行銅元票1000萬串,10月并入西北銀行。為兌付紙幣,馮玉祥令河南銅元局開鑄當百銅元,其中還有部分當貳佰銅元。
本文圖中此枚意欲出手的民國雙旗幣貳百文是來自河南的資深收藏家所提供的實物照片,此枚錢幣經歷了無窮歲月稍有磨損,正面珠圈內鐫交叉五色旗與鐵血十八星旗,底部標注著面值200文,錢幣背面圈內為麥穗環花,下環鑄"當貳百文銅元"。貳百文銅元背面雙旗的旗桿夾角約為 60度,中間兩條旗穗自然下垂,,下緣書“200 CASH (200文)”,此幣形制規整,銅質精純,在歷經歲月之后至今雖盡顯斑駁古意,但仍不失熠熠光彩,其鑄工精湛;此枚銅幣現存世量極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藏品雖經歷了歲月,但紋路依然清晰可見,上面的銹跡也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淀,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征,有著難以言喻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