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三字經》的開篇語,講述了千年之前,先輩對人性本善的最樸實認知。千年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將“友善”列入其中。可見,我國對“善”有著始終如一地追求。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善被人從民間互濟互惠的形式嫁接到網絡世界。這個跨時代的改變,讓人們行善時更加方便。這種“聚沙成塔”互助模式是個很好的新型模式。很多條件比較困難的人,在遭遇重大疾病時,通過水滴籌平臺籌措了數量可觀的捐助款,完成了治療的心愿。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幫助,解決了患者“治不起病”的難題。可以說,眾籌互助平臺確實為很多看不起病的人提供了“看好病”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氣。
幾年前,羅一笑事件讓善意收到了傷害。幾年來,此類平臺夜多多少少出現過讓愛蒙塵的事件。最近,相聲演員家屬發起“百萬眾籌”事件,再次把眾籌互助平臺推到了風口浪尖。
有人說,作為著名的相聲團體的成員、郭德綱的徒弟,生病還需要向老百姓伸手嗎?這么厲害的東家,就一定會庇護所有的成員嗎?其實未必。吳鶴臣工資本就不高,也就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東家的招牌再亮,也不能代表個人的生活優越。吳鶴臣的事情鬧得這么大,做師傅的也并沒有站出來說什么。這不能說明什么人情涼薄,它只是生活本來就有的樣子。
筆者認為,不要因為德云社就把吳鶴臣和他的家人看成騙子。有誰規定有車有房的人在遇到重大困境時就不能尋求幫助呢。自救是人性的本能,公眾也需要多一些理解,對陷入困境的人群多一份善意。何況吳鶴臣確實也不是富人。
吳鶴臣的事情之所以發酵,跟他妻子的言論有一定關系。但值得肯定的是,和窮途末路的人比起來,她用這種“硬核”的求助方式,不煽情、不賣弄、不賣慘,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至于你幫不幫我,請隨意。
大病眾籌,是互聯網給予我們時代的一個饋贈。它的確不那么完美,比如,它無法準確審核求助人的家庭財務狀況,甚至不能精確地判斷病歷的真偽,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身陷重疾的普通人和他們的家庭,都從這里得到了幫助。而那些本來無從表達的善良和悲憫,也通過眾籌平臺得以煥發出樸素的光亮與溫暖。這樣的饋贈當然需要呵護,質疑本身,也是呵護的一種。
但是整件事情中,水滴籌屬于躺槍,原本出于好心卻被網友罵不負責任。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做到十全十美,平臺經過此事,應該會有相應的進步。
總之,善需要呵護,就算被質疑,也不要對此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