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自治區政府在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召開全區推進奶業振興暨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現場會,全面落實自治區關于推進奶業振興和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政策措施,交流推廣先進典型經驗、推動首批試點示范工作全面開展,進一步安排部署全區奶業振興和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工作。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自治區副主席歐陽曉暉及各盟市、各有關廳局負責同志出席活動。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郝秀川、局長白清元、副局長楊林、二級巡視員彭萬臻及機關有關處室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孫梅君副局長在現場會上講話指出,內蒙古是中國乳業大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奶源基地和乳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要堅持“抓大不放小”,發揮大型乳企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傳統小微乳企同步發展、做大做強,加快形成乳業的區域化發展優勢和傳統乳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民族傳統乳業是內蒙古的特色產業,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加強投入支持和政策扶持,著力改善生產經營條件,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大力推進民族乳業規范發展、轉型升級。
歐陽曉暉副主席在現場會上講話中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謀劃,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有序推進,深入挖掘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的潛力,不斷完善推動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的思路措施,重點抓好營商環境、標準規范、質量安全、品牌建設、示范引領五個方面工作,建立健全推動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穩步擴大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規模,努力把民族傳統奶制品打造成為內蒙古奶業振興的一張靚麗名片。
白清元局長在講話中回顧總結了11個廳局在推進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明確了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補充完善檢驗檢測設施設備,將傳統奶制品納入各級食品安全抽檢計劃,增加全覆蓋檢測頻次。抓好試點建設和評估驗收。深化局校合作共建機制,開展工藝改進、生產過程標準制定、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加強從業者管理、技術、銷售等各類培訓,年內力爭培訓 5000人次以上。深入宣傳產業政策、先進典型、優質品牌。每年召開一次產業發展推進會,挖掘民族奶食非遺文化,開展民族傳統技藝保護研究,舉辦傳統奶食制作技能比賽,推出一批傳承人。拓寬營銷平臺和營銷手段,引導旅游景區建立傳統奶制品展示、加工演示區域,擴大傳統奶制品的美譽度、影響力。
與會期間,觀摩團一行到鑲黃旗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園、民族傳統奶制品檢測室、蒙克隆超市、民族傳統奶制品手工坊標準化示范點觀摩調研,詳細了解了察干伊德歷史文化魅力、蒙古奶食起源、旨在加快推進傳統奶制品發展。現場會上,還舉行了線上線下銷售簽約儀式。
為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傳統奶制品產品包裝設計方案。經過廣泛的調研、征集,最終專家評委會從眾多參賽包裝系列中優選出熱情似火的紅牛系列、端莊典雅的蒙古馬系列、溫馨唯美的蒙古奶酪系列、簡約大氣的策格系列等設計理念突出現代風格和草原文化內核的獲獎作品,匯同內蒙古創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設計的平安喜樂系列、蔚藍故鄉系列、草原獻禮系列、旅游文創系列等9個系列45種包裝進行開模制作,并在全區民族傳統奶制品試點店投入試用。
平安喜樂系列包裝將草原人民的生活、勞作、文化場景與漢字筆畫交融在一起,寓意著蒙漢一家親,文化共繁榮。同時“平”、“安”、“喜”、“樂”也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對生活最美好的祝愿與期待。
蔚藍故鄉系列包裝以純白底色代表純潔的奶食與純凈的祝福,藍色的蒙古包與側邊蒙古族生活場景的圖文代表了
草原生態優良,草原人民質樸、勤勞。
旅游文創系列包裝以原木為材質,每一個包裝內可用環保木板diy成不同規格的小盒,可裝盛奶豆腐、酸嗠蛋、楚拉等各種奶酪制品,象征著蒙古族人民融會貫通的進取精神,也改變了一種包裝只有一種產品的單一現狀。
草原獻禮系列以天空、綠地為背景,蒙古族姑娘手捧哈達,象征著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以珍貴草原好禮饋贈賓朋。
同時,會上展示有十二生肖系列、蒙古包系列,草原人民生活場景系列等奶食模具。
推動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內蒙古自治區不僅傳承古法工藝更勇于創新,積極開發新包裝、新模具、新產品,培育了一批雖小卻優、雖小卻精的傳統奶制品加工坊,為全區奶業振興和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開創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