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行業共享工位的興起,與消費金融市場有什么關聯呢?
消費金融市場的規模早已超過十萬億級別,其發展空間之廣,至今仍在仍吸引許多金融機構、助貸平臺入場。助貸行業的存在,就是看準了市場中流量和資金不平衡的一環,只要存在這種不平衡,助貸業就擁有屬于自己的市場。
由此在助貸業中,也會應運而生相應的獲客方式,來達成獲取自己市場份額的目的。正如近日在成都興起的“共享工位”一說,看似是創新助貸領域合作新模式,實際情況如何卻耐人尋味。
一篇文章引燃的“戰火”
8月20日,川融ceo發布了一篇名為《攪亂行業、大搞不正當競爭,起底某貸款中介》的文章,其中便提到了某家以“共享工位”為招牌的平臺。
(原文中挖人聊天截圖)
該平臺打出“提成70——80%”的口號,在各大助貸平臺挖人,文章作者指責該平臺完全以“利益”為誘導從各處“挖墻腳”,表示助貸公司及平臺應以提高服務質量,保護客戶的隱私安全,與客戶達成積極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公司長久的發展原則和目標。
(該平臺的招聘海報)
此文章一出引發了眾多討論,實名對峙的戲碼總是充滿火藥味。后來文中提到的“新平臺”也出了回應,雙方針鋒相對,火藥味十足,正因雙方各執一詞,大家對“共享工位”的考量和質疑也逐漸多了起來。 能夠引得有人實名爆料和喊話,這就說明這些料絕不是空穴來風。
(回應內容截圖)
(文章評論的部分內容截圖)
暗地里拉踩同行
在研究這篇文章時,筆者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這篇文章著實引發許多人圍觀,另外也有多條留言,然而其中有一條留言,其ID宛如在自導自演般進行一出“默劇”,使得某貸款中介大平臺也似乎“被迫”加入這場口誅筆伐。
(不斷“改名換姓”的評論ID 冒用某知名助貸公司)
在這篇《攪亂行業、大搞不正當競爭,起底某貸款中介》引起雙方對峙的文章中,這條留言內容仿佛是在為共享工位站隊,留言直懟“自己一大堆問題。都解決了?”,但是過后沒幾天又將“銀行貸款”改為“某貸款中介大平臺透明金融”,某貸款中介大平臺站隊“共享工位”,對同行暗諷,不明就里的人看到下意識將會以為這是行業內兩家同行對峙。
然而這兩家本地助貸公司在當地已有一定歷史,都具備成熟的企業體制。尤其某貸款中介大平臺成立于02年,秉承打造最值得信賴的貸款中介大平臺的理念,成立18年來,已經以自身獨有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集團化發展路徑。某貸款中介大平臺用了兩年的時間,實現年放款100億,成為行業第一。貸款中介大平臺可以說時名副其實。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留言的ID,頻繁地更改名字,扮演了一段時間某貸款中介大平臺員工,其后又改為一個正常的名字,所以這不得不引人遐想。是否是有人有意為之,意欲破壞行業內部的團結和良性發展氛圍,就有待考究了。
為何有這么多人不看好“共享工位”呢?
成都某貸款中介經理曾解釋過這一問題,因為加入平臺的多是貸款獨立經紀人(俗稱貸款串串),這些人原本就是散戶,沒有辦公場地,沒有運營資質,相應的也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現在他們有理由有地方租一個辦公場地,租個工位,就能說自己是‘貸款中介’了。”這個經理還說,“這個平臺對外宣傳的是‘聯合辦公’,但本質上還是沒變,貸款獨立經紀人還是個人運營,那這本質毫無變化,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東西。”
據了解,所謂的“共享工位”,其本質更接近于場地租賃,將散戶或者小型助貸機構召集在一起,打著正規貸款中介機構的名義,做起“聯合辦公”的生意。某位原共享工位員工也匿名表示過該平臺的宣傳太具有誘惑性和吸引力了,“但是平臺沒有核心競爭力,太虛了,說不準哪天出現另外一種‘工位’,那老樣子人員都流失,這個平臺就沒了,馬上就能被替代。”
不難看出,共享工位的確存在許多讓人不安的因素,在成立初期,依靠高利潤招攬人馬賺足了噱頭,還用一些細微手段,偽裝自己四處引燃戰火,干擾同行發展,某貸款中介大平臺作為一個具備規模、擁有多元產品、實力雄厚的公司,已經具備一定的視野和格局,相信不會受其影響。
共享工位今后的走勢如何,仍然是個未知數,依靠利潤紅利誘惑撐起來的平臺,能走多久,也仍然是個變數。新生事物要從內而外突破傳統和固化,才能擔當起“新”這個詞的重量,對該平臺的考驗,就交由市場、交由時間、交由客戶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