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為翼,傳承有望——首屆芬享國際剪紙藝術節精品展在京開幕
(記者:吳迪)10月17日,“2020首屆芬享國際剪紙藝術節精品展”在北京朝陽朗悅空間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建筑大學現代剪紙藝術研究院、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在線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芬享藝術主辦。據悉,本次展覽除特邀五位剪紙藝術家,展出包括新剪紙、傳統民俗、現代紀實、事件創作等作品,還增加了普通愛好者的優秀作品的展覽,最小的參與者不過6歲,展覽的藝術性和社會性得到與會嘉賓高度認可。
開幕儀式上,北京建筑大學設計學學科帶頭人、教授、現代剪紙藝術研究院院長趙希崗對前期剪紙大賽做了總結致辭,他對本次藝術節對傳統文化積極作用表示肯定,“老一輩剪紙藝術家對傳承剪紙文化的堅定信念,各行各業剪紙愛好者對剪紙藝術的巨大熱情,都讓我非常感動。在活動中我們還驚喜地看到,有很多孩子也對剪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藝術家的指導下做出了非常多有創意的作品。”趙希崗說。
成人組獲獎選手頒獎-左起:趙希崗(五)、張樹賢(六);右起:潘小芬(二)
展覽主辦方之一,芬享藝術創始人潘小芬表示,芬享藝術舉辦剪紙藝術節及本次展覽的初衷是頌揚傳統老藝人的情懷,提升剪紙藝術影響力,宣傳非遺傳承新構想,讓社會大眾通過老師手把手的教,親自動手去剪,了解并愛上中華剪紙藝術傳統文化。“在本次展覽中,參展作者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只有6歲,這種年齡的跨度,正是驗證著一種傳承與希望。舉辦此次活動的初衷:一是心疼:心疼我們中華傳統文化非遺剪紙藝術老藝術家,他們大多數人非常的清貧,有的甚至看不起病、吃不起藥,我們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希望呼吁更多人一起參與,來救救我們的傳統剪紙文化,我們此次活動所有的收入都會捐獻給貧困的老藝術家;二是傳承有望:剪紙藝術常因為接地氣而不為大眾關注,但我認為這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藝術,真正的藝術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生活的點點滴滴。此次參展最小的6歲作者的作品,是用很童真的方式表達生活中的起床、吃飯、洗漱、睡覺、做作業、彈鋼琴、打球等,我們的傳統剪紙藝術后繼有人了!”潘小芬動情地說,“藝術是一種胸懷,愿藝術節能引導更多的人親近藝術愛好藝術傳承藝術發揚藝術,用藝術來表達自己的快樂和對別人的愛,感受藝術的真善美。”
中國剪紙藝術已經有兩千一百年的歷史,一把剪刀,幾張彩紙,美好的生活理想可盡融其中,這是我國勞動人民表達情感,美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我很喜歡剪紙,雖然剛開始連剪刀都不會用,這次活動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剪出的作品獲獎并且參與了展覽,我非常開心!”獲獎小作者為收獲激動不已。她們跟著老師一起從宿遷來到北京參加開幕式,一路特意身著由自己設計而成的剪紙校服,彰顯著傳承的希望!
最后主辦方簽定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對下一步傳統文化的發展嘗試全新模式。潘小芬表示,傳統文化的傳承振興需要政府、企業、藝術家和社會各界共同發力,芬享藝術將以“互聯網+藝術”為橋梁,走進街道,走進社區,讓更多的人了解藝術,愛好藝術,與社會各界一道傳播傳統文化的沁人“芬香”。
開幕式上陜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剪紙專業委員會主任,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簡俊鋒、朗昆文化副總經理張簡凡、北京新聯會新媒體專委會主任、微博副總經理、北京網絡人士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董小浪、中國企業報、兩會記者何芳等分別發表講話。來自北京新聯會、北京建筑大學等單位的領導,以及研究院、芬享藝術、新聞媒體的記者共百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編輯: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