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北京觀復美術院
承辦單位:觀復美術館
學術主持:劉龍庭(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展標題字: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參展畫家(按年齡排序):
莊壽紅 蓋茂森 郭文濤 裘楫木 蔡 超
趙寧安 胡永凱 賀 成 郭石夫 趙成民
劉二剛 聶 鷗 朱道平 陳良敏 王潮安
鄧維東 萬 鼎 劉秉賢 聶危谷 周尊圣
袁 武 紀連彬 田 源 顧 平 方 土
王穎生 李 兵 陳飛翔 劉萬鳴 楊 聲
前 言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為探究事物原理,從中獲取智慧。對于中國畫而言,畫家為物象傳神,要忠實描寫觀察對象,窮盡物理,就首先必須“格物”,“格物”之后才能“致知”,這個“知”是物之體貌,也是畫家心源所在。“格物”是面對自然和傳統,有一種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表現,它不是為了刻畫而刻畫,而是講求傳神、富有生趣的表達。通過格物、致知、乃至進一步對生命與自然思考和體悟,從而在創作上達到傳統、生活、心源三位一體,才能進入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有鑒于此,這次展覽以“格物致知”為題,意在倡導藝術家在觀察現實生活時,要有一種“格物”的意識和精神。在面對自然、客觀事物的物情、物理和物態,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把它提煉成繪畫語言,最后使自己超越物理羈絆,超然于物象與自我形骸之外,達到內心的豁然貫通。
畫家簡介
陳飛翔,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安徽省政協第十、十一、十二屆委員,北京蘭池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安徽省文史館特約館員,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安徽省美協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安徽省水彩畫學會副主席,安徽省書畫創作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安徽省文聯國畫院副院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大學特聘教授,合肥市美術創作院院長,澳大利亞安徽總商會執行會長,安徽省宣傳文化領域拔尖人才,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 品 欣 賞
古巷里的鄉愁
——讀陳飛翔山水畫作品
●徐里
中國山水畫的復興之路并不順利。各種市場形成的類似“勝跡”套路山水,都明顯有似曾相識的歌頌特征,亦或是受西方文化沖擊下的反傳統的“新”山水,都難以支撐起當代山水畫探索的正統。而陳飛翔的山水作品,既有對傳統的堅守,又有緊隨時代的創新,體現了傳統的繼承與時代審美的結合。
▲ 《古巷系列之一》 ( 180x97cm )
▲ 《古巷系列之二》 ( 180x97cm )
▲ 《古巷系列之三》 ( 180x97cm )
在陳飛翔的作品里,既包含傳統文化籠罩下的使命感、責任感,又在兼濟隱逸之中怪誕不經。畫家喜于捕捉表現澄澈自然之氣以為妙絕,“墨、思景、氣韻”一氣呵成,躍然紙上。他的作品,無論尺幅大小,皆張弛有度收放自如,給予他人心靈上的強烈震撼。靜觀其作,讓人忘記物欲中的貪婪,煩囂時的浮躁,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讓人的心靈得以滌蕩,解脫名利的束縛,從而自在飄蕩,任意東西。
▲ 《古巷系列之四》 ( 180x97cm )
▲ 《古巷系列之五》 ( 180x97cm )
▲ 《古巷系列之六》 ( 180x97cm )
新安畫派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座豐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陳飛翔率真的言行中彰顯著徽派文人的氣質。顯然,陳飛翔在對先輩的研究學習中不斷汲取了養分,確立了以本土文化精神為基礎的審美特征。他常出古賢入畫之山川水流,沿波討源,飽游飫看。他的寫生作品,彌漫著一生癡絕處的深深徽韻。安徽的白墻黛瓦,山川河流,陰晴雨雪,都在他不自覺的思想意識中變得清晰。不難看出,他的表現技法被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精湛技法滋育后而隨心所欲,物理反映和藝術規律都在他不自覺的情感中融化,形成了天人合一。
▲ 《清淺又幾春》 ( 248x129cm )
▲ 《秋山翠冉》 ( 248x129cm )
他的作品《清淺又幾春》、《霜寒飛鴻影》、《秋山翠冉》、《皖山初雪》、《古村煙雨》等更能體現出多年深潛筆墨的成果。內心的悸動在他透明的、節奏的、靈動的筆墨中更加理性,意境和圖式在隨性中更加精微,現代手法和當代意識都在傳統文化范圍內不斷升華。他的作品傳遞更多的是對故鄉的惆悵和思索,筆下的古巷就是他的鄉愁:一塊石板,一方墻面,一線天空,一汪清潭,都撩起觀者無限的遐想。一邊逃離著,一邊眷戀著。我們紛紛望得見那山,瞧得見那水,卻忽然忘卻了觸碰的瞬間,是在那一去不復返的破舊的時光里。
寥寥數語,寫在陳飛翔展覽之前,是為序。
作者 ▎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 《皖山初雪》 ( 248x129cm )
▲ 《清風紛紛落雪時》 ( 248x129cm )
▲ 《靜寂冬雪》 ( 248x129cm )
▲ 《空山云謖》 ( 69x68cm )
▲ 《寒江獨釣》 ( 69x68cm )
▲ 《古林幽泉》 ( 69x6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