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宣統年
中國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錢幣的國家之一,我國古代錢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錢幣作為特殊的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來進行商品交換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革,見證了幾千年的風雨變幻,其濃厚的文化思想底蘊使得古錢幣的具有重大的收藏價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統三年),歷時十余年。1900年由廣東開鑄,之后,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鑄,并未規定統一的格式。全國各地皆自行開模鑄造,各行其是。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并頒布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在千種以上。其鑄造工藝精細,收藏價值極高,存世量少,價格一直上漲,因此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為最大樂事。
大清銅錢是“十大名譽錢幣之一”,他的背面的紋路是一條刻畫的栩栩如生的神龍,鑄造工藝相當精美,而且還有云海作為襯托,看起來像是神龍在遨游天際。在我國,龍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神,是中華民族和文化的象征,對于中國人來說,與龍有關的東西都令人感到振奮和激動。這大清銅錢的背后刻畫了一條神龍因而得到了收藏家的喜愛,另外,在民間傳說當中,它背面的這條龍可以給人帶來好運氣,趨吉避兇。
大清銅幣宣統年造己酉當制錢二十文,此枚大清銅幣宣統年造己酉當制錢二十文重11.0g直徑33.00mm,其品相完好,包漿自然,字跡清晰可見。錢幣正面珠圈內鑄“大清銅幣”四字,上緣鑄滿文“大清銅幣”,左右分列甘支紀年“己酉”,字體端正工整,珠圈外下緣鑄幣值“當制錢二十文”。 背面中央鑄有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雕刻工藝精湛,深淺分明,龍身紋路精細,并有云海襯托,威風凜凜,盡顯皇家威嚴,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龍翱翔天際油畫,極其瑰麗,美得動人心魄。珠圈外上緣鑄有“宣統年造”字樣,英文環繞周圍,端莊優雅。 錢幣正面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背面則是中西文化的融合。錢幣雖小,卻真實的反應了該時期鮮明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