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一則“格力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登上熱搜榜,很多人一看到標題就聯想到雷軍和董明珠之間的“恩怨情仇”。
遙想當年,董明珠和雷軍兩位大佬共同登上了2013年央視的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雷軍放話說,“我們想挑戰一下格力的模式,5年內如果小米營業額能夠擊敗格力,那就算小米贏,董大姐輸給我一塊錢。”聽聞此言,董明珠霸氣側漏當場大手一揮,“要賭就賭個大的,不是一塊錢而是10個億。“
于是“10億賭局”在互聯網、制造業等多個圈層形成一個螺旋式波浪。整整5年,但凡是雷軍、董明珠出現的場合,甚至在格力和小米發布新品、財報時,這10億賭局的話題都會適時地出現并成為圈內的談資,亦成為媒體競相報道的話題:“雷軍首度公開與董明珠打賭背后故事”、“雷軍和董明珠誰贏了”、“雷軍后悔和董明珠打賭了”、“董明珠和雷軍的打賭為什么會贏”……
2018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總收入2000億元,超過小米232億元,至此為這場賭局畫上一個句號。從年報業績來看顯然董明珠贏了,但是難道雷軍真的輸了嗎?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借一次賭局,5年內格力和小米兩次成為全民話題,贏得無數吃瓜群眾關注;5年內雙方多次在不同場合不時提及此事,讓事件的熱度得以持續保持,并引發更多的談論。所以這場10億的賭局,雷軍和董明珠之間沒有輸家。用10億買了五年的廣告費,值了!
事實上,雷軍和董明珠較勁更是大眾的注意力,背后真正想收割的是流量,是轉化。且不說五年間,格力和小米通過創新和業務拓展,造了更強的商業場域,憑借10億賭局收獲的注意力也間接地融入了企業發展的血液中,成為助力企業崛起的一大武器。而且在這個期間,董明珠“商界鐵娘子”的形象和雷軍的親民形象都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賭局之后呢,再造賭局嗎?8月13日,在央視《相對論》節目里,董明珠喊話雷軍:“格力在空調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現在是走在領先地位,格力要在保持主業不變的情況下,讓中國的裝備在世界上叫得響!請雷軍提出自己行業的目標。”對此雷軍回應道:“如果與董明珠的賭約能讓中國制造更強大,他愿意接受。”雙方頗有再續賭約之意。但是這次賭局還將會有第一次賭局的效應,有更大的紅利收割嗎?
對此,翟山鷹老師表示,“大佬之間的賭局都是吸引客戶注意力的一種手段,也是收割流量一種有效的方式,但是如果成功吸引受眾注意力之后,缺乏對客戶流量的穩定保持,沒能把控和維持好節點,客戶會很快流失。而人們對第二次的事物遠沒有第一次那么注意力強烈,企業家們在造事件時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受眾第一次注意的時候就形成一個穩定的客戶群,而不是一味地去重復,去消耗受眾的注意力。”
2018年翟山鷹老師在著名的“生態星球”理論中,第一次提出了“節點經濟”的概念。節點經濟是由無數“節點”匯聚而成的網絡節點生態,人類在網絡世界中呈現的原始狀態為網點,滿足擁有穩定情感需求、穩定愛好需求、穩定思想需求、穩定利益需求等條件中至少三項的網點,即可轉化為節點。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下的眼球爭奪戰日益激烈,能被注意一次已經是成功的營銷,但如何抓住每一次營銷,把握好每一次吸引過來的眼球,并培養成穩定的節點,這個更是企業需要思考的,也是互聯網文明時期企業獲客的應有之義。
在商界的江湖中,從來不缺賭局。除了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局,還有馬云和王健林關于電商發展的10年之爭,張近東和劉強東關于企業增速的南北之爭……每一場賭局看似是商業江湖中企業間的博弈,實質上是對用戶群體的拓展、收割。如何放慢受眾注意力的轉移速度,這就需要企業家們在造事件拓展節點的同時,也要考慮去穩定節點。畢竟誰也無法探知,雷軍和董明珠第二次賭,第三次賭之后,是否還會有下一場的博弈。
了解更多有關最熱門事件的商業點評,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翟山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