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塞上,景致如畫;沙漠水城,蓄勢待發。9月22日至9月25日,由中衛市委宣傳部、中衛市委統戰部主辦,寧夏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沙坡頭區委統戰部、中寧縣委統戰部、海原縣委統戰部承辦,寧夏報業傳媒博覽集團有限公司具體實施的“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中衛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主題采訪活動在中衛市成功舉行。
在為期4天的采風活動中,來自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科技日報、民族團結雜志社、人民網、央廣網、山西日報、廣西新聞網、云南網等50余家中央、自治區主流媒體和區外部分省市媒體記者參加采風活動。采訪團先后實地走訪了海原縣關橋鄉關橋村、中寧縣第四中學、沙坡頭區文昌鎮、民族團結進步主題云展館、沙坡頭景區等14個民族團結示范點。
本次主題采訪,通過深度體驗式的采訪和密集的新媒體傳播,將民族團結創建工作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用所見所聞編織成一篇篇,一幅幅,一組組新聞作品,從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角度,講述好中衛民族團結故事,展示好中衛民族團結的新成效,宣傳好中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提升中衛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公信力。
近年來,中衛市委和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為抓手,以“沙漠水城一家親,云天中衛共圓夢”品牌為引領,高起點謀劃、全社會發動、多層次推進,全面深入持久的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自2016年全面啟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以來,中衛市持續推進“585”創建機制,精心打造“十個一”宣傳教育載體,大力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扎實開展“民族團結月”活動,“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等思想深深扎根在各族群眾心中,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珍視民族團結、人人維護民族團結、人人受益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
據悉,中衛市素有“中國枸杞之鄉”“中國硒砂瓜之鄉”“中國塞上硒谷”等美譽,享有“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100強”等殊榮。2019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7.7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億元。
中衛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主題采訪活動啟動
9月22日,“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中衛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主題采訪活動啟動。
本次采訪活動由中衛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主辦,寧夏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和沙坡頭區委統戰部、中寧縣委統戰部、海原縣委統戰部聯合承辦。在為期4天的活動中,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網、光明日報、福建日報、寧夏日報、寧夏新聞網等50余家中央、地方主流媒體記者,將實地走訪海原縣關橋鄉關橋村、中寧縣璽贊生態枸杞莊園、沙坡頭區文昌鎮、民族團結進步主題云展館、沙坡頭景區等12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
據了解,中衛市有漢、回、滿、蒙古等25個民族,常住人口117.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35.56%。長期以來,各族兒女守望相助、團結并進,共同開發了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共同鑄就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共同書寫了拼搏奮進的精彩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衛市委和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奮勇拼搏、砥礪前行,全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先后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100強”“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和“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等殊榮。
中衛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把促進民族團結作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石,作為全市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特別是近年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為抓手,以“沙漠水城一家親,云天中衛共圓夢”品牌為引領,高起點謀劃、全社會發動、多層次推進,全面深入持久的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關橋村:希望小鎮幸福花開
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城東北部的關橋鄉關橋行政村是純回族聚居村。現有常住人口928戶3148人。自2016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來,當地不斷探索創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思路、新途徑,豐富創建內涵,筑牢思想基礎,發揮典型示范引領,助力脫貧攻堅,全村呈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風淳樸、團結和諧新景象。圖為村民學習剪紙技藝。
海原縣關橋村:唱響團結進步之歌
9月22日,走進中衛市海原縣關橋鄉關橋村,一座具有西北地域特色和傳統民族文化的新型農村社區映入眼簾。近年來,關橋村依托脫貧富民戰略,積極探索和創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新途徑、新思路和新內涵,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營造濃厚創建氛圍,關橋村充分利用微信群、發放宣傳冊,邀請縣婦聯、鄉司法所工作人員舉辦法律法規、樹良好家風宣講會等方式,切實推動民族團結教育進學校、進家庭,促使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千家萬戶。先后在村部、公路邊制作橫幅20條、刷寫標語4條、宣傳欄20塊,廣泛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通過集中宣傳教育,面對面講解等方式,村民對民族團結知識的知曉率不斷提高。
為更好地發揮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弘揚高尚道德品質,樹立良好民風家風。村黨支部組織在全村開展了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范、尊老愛幼典范、見義勇為、好媳婦、好公婆、致富帶頭人、拾金不昧以及脫貧示范戶等評選,充分發動村民廣泛參與投票推選,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給予表彰獎勵。切實在全村掀起了人人參與評選、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通過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有效促進了全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風淳樸和團結和諧。
近年來,村“兩委”搶抓脫貧攻堅時機,把提升勞務技能作為提高村民收入的有力抓手,通過舉辦“刺繡剪紙培訓班”、“烹飪培訓班”“駕駛員培訓”等,全村283戶建檔立卡戶,戶戶至少有一人掌握了一門致富技能。同時,依托華潤幫扶建設產業幫扶中心,實現村民家門口就能務工,切實鼓起農民的“錢袋子”。截至2019年底,全村人均收入達到8422元,283戶建檔立卡戶,已脫貧279戶91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3%。
隨著一系列脫貧攻堅項目實施,全村全面實現自來水戶戶通、村道硬化全覆蓋,危窯危房全改造,4G移動網絡全覆蓋。利用國家危房改造政策,累計改造危房212戶,同時在華潤公司的幫扶下先后對273座危房進行了翻建或改造,沿街建設了197棟商住樓。同時,對村內通往各自然村的主干道、內部巷道、村民門口道路全部進行了硬化,累計硬化道路25公里,實現了老百姓出門腳不沾泥。修建各類大小廣場、體育場所,健身器材配備齊全。成立了村級衛生保潔服務隊,道路兩側配置垃圾桶,衛生實行了網格化管理,保證每日衛生環境干凈整潔,村容村貌貌煥然一新。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村級治理的難點,為切實破除陋習,積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新風尚,村“兩委”充分依托“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推進移風易俗助力脫貧”活動開展,建成了關橋村綜合文化中心,健全完善“關橋村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關橋好人”評選,舉辦關橋村農民籃球運動會、“三八”婦女趣味運動會等一系列活動,切實在全村營造起了除陋習、樹新風的良好氛圍,有力推動了美麗文明和諧新關橋建設進程。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關橋村逐步呈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風淳樸、團結和諧新景象,“紅色+旅游”新路子為關橋村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民族團結進步之樹一定會在關橋村常開常青。
中衛:九對不同民族新人集體婚禮在金沙島舉辦
9月24日,由寧夏中衛市委統戰部、團市委聯合舉辦的中衛市不同民族集體婚禮在金沙島景區舉行。當天,這里迎來了9對新人的新婚慶典。
據了解,本屆集體婚禮由中衛市委統戰部、團市委聯合舉辦,是開展好9月份“民族團結月”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青年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愛國情懷,對促進中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衛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廣大青年特別是新人們能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團結一心、開拓進取,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共同建設精神家園、共同譜寫青春華章、共同開創美好生活。
中衛市做好“互聯網+”文章 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
近年來,中衛市借助“云天中衛”建設東風,利用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優勢,創新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工作,使互聯網成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助推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好幫手”、民族宗教事務的“好管家”。
實施“互聯網+創建”,探索民族團結進步網上創建“新途徑”
為了適應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2017年建成“中衛市統戰信息化管理平臺”。包括全市統一戰線工作基礎信息、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非公經濟服務、黨外人士工作等模塊,利用空間地理影像圖在線標注鏈接市、縣、鄉、村(社區)四級管理網格,對全市統一戰線工作實現常態化、網格化管理和全流程信息監管。
今年,在統一戰線信息化管理平臺上開發增設了中衛市民族團結進步網上創建模塊,涵蓋市本級、兩縣一區及下轄的40個鄉鎮(街道),從申報、初審、復審、驗收、命名、表彰、歸檔到創建資料實時維護、創建過程實時監控、考核結果實時反饋、歷史資料實時調取,進行創建流程優化再造。通過對不同區域、時間、類型的創建單位進行數據統計和比對,準確分析創建最新進展情況和創建中存在的問題。
同時,自動生成完整的電子檔案庫,便于創建資料的永久存儲、管理和查閱,避免了傳統創建工作中申報單位創建資料多頭報送、重復報送,業務部門多頭考核、反復驗收的現象,節約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辦事效率,提升了創建的規范性、科學性。今年以來,全市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單位均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審核。
推進“互聯網+宣傳”,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陣地”
在市縣(區)融媒體開設專欄專題300余期,通過手機短信、政府官網、“三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向全市干部群眾發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信息約40萬條,推送影視作品、宣傳片百余部,全方位宣傳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工作動態、經驗做法、先進事跡。在此基礎上,借力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優勢,打造網上民族團結進步主題云展館。
網上云展館包括時間軸、VR展館、云資料館、創建動態平臺等版塊。時光軸,回溯中衛市從設市至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主要歷程。VR展館,運用3DVR技術展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實景效果。云資料館,對全市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單位的相關文字、圖片、視頻資料進行存儲,實現創建資料實時調取和查閱。創建動態平臺,通過設置圖文頭條、印象中衛、工作動態、典型示范、專題專欄、留言投稿6個版塊,全方位、多渠道、廣覆蓋展示中衛創建特色亮點,傳播民族團結進步好故事、好聲音。
同時,利用網絡傳播平臺,大力推介民族團結進步微電影、民族團結干部教育基地、民族團結群眾教育街區等宣傳教育載體,拓展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實現“互聯網+共享”,拓展民族團結進步互動互鑒“新渠道”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各族各界群眾的積極參與。在探索“互聯網+民族團結”的過程中,特別注重線上線下互動交流模式的開放和預留。在“中衛統戰”微信公眾號開通留言、點贊、分享功能,底部導航欄設置云展館鏈接;在國家民委官方網站鏈接的“沙漠水城一家親,云天中衛共圓夢”專題網頁上,設置了留言投稿版塊;在網上民族團結進步主題云展館設置了留言、分享、點贊等功能,同時支持國內各大媒體平臺、社交APP分享功能,網民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在移動端和PC端進行體驗,實現“云互動”“云觀摩”“云交流”。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日閱讀量500次以上,專題網頁日點擊量1000次以上,網上云展館VR展館訪問量50000次以上。
下一步,中衛市將不斷拓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網絡空間,努力推動“互聯網+民族團結”工作再上新臺階,讓互聯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為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提供可靠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