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潘華,浙江慈溪人。筆名大山、聽雨,號苦耕齋主,職業畫家。中國畫作品多次入選并獲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大展,還多次入選并獲獎浙江省大型美展。書法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大展。其中,中國畫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政府、高校、等單位收藏。書畫作品還在《美術》、《收藏》、《中國畫家》、《中國書法》等報刊雜志上刊登。出版有《潘華作品集》山水、花鳥上下集、《溪上畫家·潘華輯》、《溪上書家·潘華輯》、《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叢書·潘華中國畫小品集》、當代中國畫名作精選集《畫壇里程碑》、《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品集》等等。
現為中國美協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寧波書畫院畫師、杭州四明書畫院畫師、慈溪畫院副秘書長、原慈溪市美協副主席、浙美畫院院長、海上書畫院畫師、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等。
作 品 欣 賞
中 國 山 水 畫 之 我 見
文:潘 華
我國的繪畫藝術和其它古老文化一樣,歷史悠久而豐富燦爛、畫家如云、作品如海。因此想要一幅來反映一個時代山水畫的風格,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水鄉月野明 69×69cm
中國繪畫藝術博大精深,繪畫類別之多。有壁畫、巖畫、彩陶畫、帛畫、木簡畫、年畫、版畫等畫種。中國畫最具民族特點,中國畫可分三大類,有人物、山水、花鳥。中國畫又可分工筆、寫意二大類。還分重彩、淡彩、水墨等。中國畫與文學、道學、佛學、書法及篆刻藝術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唐代畫家張彥遠早已提出“書畫同源”的理論。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是自成獨立體系的中國民族繪畫。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如真正去研究中國畫藝術是我們一輩子做不完的功課。
▲東海初陽嵐山多奇峰 69×69cm
中國山水畫自魏晉時興起,這是個概念性的說法。很有可能因年代久遠,有些優秀的山水畫作品已淹沒在歷史的年輪中,而沒有流傳下來?,F在只留下晉朝畫家顧愷之的人物帶山水畫為早期作品的代表。東晉畫家戴逵,他擅畫山水、人物。謝赫在《古畫品錄》中評其畫云山精韻連錦,風趣巧撥,百工所范,博學多才。南朝畫家宗炳,性好山水、人物。他首創“小中見大”的畫法,著《畫山水序》,中云:“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論述了遠近法中形體透視的基本原理和驗證方法。對后世山水畫創作及理論影響極大。南朝時期還有許多山水畫家,如王微、蕭賁、張僧繇等。很可惜沒有作品流傳下來。但他們永遠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中占據著重要的一席。
▲山鄉吉地 69×69cm
隋代畫家展子虔是個擅畫人物、車馬、山水的大家。對唐代山水畫影響很大,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存世作品有《游春圖》,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山水畫作品,后世稱其為“唐畫之祖”。對后來山水畫發展起了一定作用。
▲夏云初放 69×69cm
唐代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世稱為大、小李將軍。青綠山水是唐代山水畫的主流,以其金碧輝煌的色彩、古樸典雅的氣息,彰顯了唐代博大開闊、華貴高雅的審美特征。李思訓、李昭道作為唐代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人物,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推李思訓為“北宗創始”。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也是唐代山水田園畫派的代表。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擅畫人物、水墨山水。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后人稱為王維南宗“文人畫”之祖。說明了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唐代還有許多優秀山水畫家,如吳道之、盧鴻、鄭虔、王宰、張操、王洽等。對后來中國山水畫藝術發展有很大影響。
▲林湖霧氣 69×69cm
五代、南北宋時期,中國山水畫已達到了巔峰,為中國山水畫建立了豐碑。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畫家之多,有荊浩、關仝、同為北方山水畫派創始者,并稱“荊關”北派山水。北派山水氣勢渾厚,當時荊浩已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為內容的六要,以及筆有筋、肉、骨、氣四勢之說。“荊關”的山水畫風為北派代表。
▲普陀潮歌 69×69cm
董源、巨然是中國山水畫南派典范。“董巨”的中國山水畫開創江南真山實景為本,獨創“披麻皴”山頭卵石法,山勢平緩,風雨溪谷,用筆嚴精,水墨明潔。“董巨”成為中國南方山水畫之祖。
▲大海風碑 69×69cm
五代、北宋時期還有許多杰出的山水畫家。衛賢、郭忠恕、李成、范寬、郭熙、張擇端、米芾、燕文貴、許道寧等。各自有山水畫造詣。董源與李成、范寬并稱為“北宋三大家”。董源、荊浩、關仝、巨然并稱“五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當時還產生了許多“風俗畫”也可稱工筆山水畫。最為典型的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反映當時現實社會生活寫照,作者功底深厚,技藝高超,真實自然,是杰出的代表。
▲林湖人家庭 69×69cm
南宋畫家有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并稱“南宋四家”。各自形成了自己面目的山水畫,開創南宋一代畫風。對明代的浙派和院體山水畫影響很大。這時期還有許多有成就山水畫家,如米友仁、趙伯駒,王希孟、閻次平,梁楷等。南宋時期還有許多無款山水畫佳作留世、佳作“佚名”確為遺撼。
▲嵐山多奇峰 69×69cm
元代山水畫最為成熟,已達到最高境界,受五代、宋代山水畫風的影響 ,也有幾位很有實力并自成一格的山水畫家。有趙孟頫、黃公望、唐棣、吳鎮、倪云林、王蒙等等。黃公望、倪云林、王蒙、吳鎮稱“元四家”對中國山水畫發展有所創造性的突破。元代時期也有許多優秀山水畫家有所造詣。有些山水畫家沒有留下名來。但對中國山水畫發展也具有一定的貢獻。
▲樹影下的村莊 69×69cm
明代時期,江浙一帶有許多影響的山水畫家。有王紱、戴進、吳偉、江肇、王世昌、徐渭、謝時臣、監瑛、陳洪綬、董其昌、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等。后稱“沈、唐、文、仇”明四家,為吳門畫派。明初,戴進為代表開創浙江畫派,還有浙派支流“江夏派”。明時期還有許多畫派形成,武林畫派。杭州地區山水畫家藍瑛為代表,嘉定畫派、停云派、松江畫派嘉興畫派等等
▲水鄉迷 69×69cm
清代,繼承傳統復古山水畫的有“四王”。王時敏、王翚、王鑒、王原祁、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還有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韜)、髡殘(劉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濤(朱若極)。皆明末遺民,均深通禪學,寄情書畫,各有獨特造詣。他們的山水都有自己強烈的風格,造就之深,另后人不能所及。清代還有好多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龔賢、樊忻、鄒喆、吳宏、謝蓀、高岺、胡慥、葉欣為金陵八家。揚州畫派、新安畫派、姑蘇畫派、袁氏畫派、江南畫派、浙西畫派、京江畫派、黃山畫派、嶺南畫派、松壺畫派等等。
▲遍野黃金 69×69cm
這個時代還有像梅清、戴本孝、吳歷、袁江、袁耀、戴熙、任熊等優秀的山水畫家。
近代有一批高水準的山水畫家,如黃賓虹、潘天壽、傅包石、張大千、李可染、吳湖帆、石魯、陸儼少、陳子莊、黃秋園等等都很有成就。他們是當代藝術家的典范,人品造就藝品。我們應該深刻地去理解、學習他們的人品、修養、學識、精神。
▲白云深處 69×69cm
中國畫山水畫之境界,追求自然造化之美,融合萬象為一,山水畫與大自然密切相關的。日、月、星、晨、風、雨、雪、露、晴、陰、陽等四時氣候景象以及氣象、物象等等天地萬物息息相關。有此理念,中國山水畫更有情趣,更加豐富多彩。
畫文人畫都要有豐富廣博的藝術修養,以詩、書、畫、印熔為一爐,更為豐富中國繪畫藝術。還要有“氣韻”。加之畫家的思想、精神、文化、人品、天賦、悟性,勤奮多方面修養造就的作品,更有韻味,繪畫的最高境界是神韻。
▲山色 69×69cm
中國繪畫歷來已有很多優秀論著。唐代張橾語“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理念,意為畫必須以天地造化為師,以氣韻求其畫,以著力于傳神。至所神韻關通之要。
唐人張彥遠提出“書畫同源”之理論、文人畫家作畫多強調書畫用筆的法度和功力相通。正因為用筆的方法和功力相通,徐渭以草書筆法作大寫意。鄭板橋以“六分半書”畫蘭、竹。吳昌碩以石鼓文書寫花卉。黃賓虹、潘天壽以“折釵股,屋漏痕”書法入畫。都獲得了名具情性的筆墨韻味。張彥遠稱贊顧愷之用筆“緊勁聯錦、循環起息,調格逸易,風起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稱吳道之,“守其神,專其一,合造化之功”之說。
唐人書家李邕所說: “學我者生,以我者死。”近代著名畫家齊白石也借用此句。學書畫師承和突破的必要性。搞藝術到一定(程度)成度需要有自己的強烈的個性。還有“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本意是強調畫家的畫外功夫,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云:“不讀萬卷書,不知道理之淵博。不行萬里路,不知天地之廣大。”顯然,畫家需要有廣博的見聞、知識和開闊的胸襟。
元代,趙孟頫題畫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還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這是說書法無論篆、隸、行、草,其用筆之法到畫法上,當畫用筆是一致的,正因為如此,歷史上不少著名畫家同時也是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文徵明、鄭板橋、吳昌碩等等事實上書法功底的深淺對于一位中國畫家藝術成就的高低是起關健性作用的。
明代畫家文徵明語出:“人品不高”則“用墨無法”。畫家人品很重要,人品與畫品的關系,是人品有多高畫品就有多高,技法與人品的修養至關重要。
還有清代革新派畫家石濤“師古人之心。”之說。“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的含意所在。石濤還認為“有法必有化”, 凡事有經必有權,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經,即變其權,一知其法,即功于化。”意即任何事物都有準則(即所謂“經”),也有變通(即所謂“權”)。繪畫應有法度,也應有變化的靈活性。因此一幅好畫應該法在其中,化美其外,達到有而無法的演化,鄭板橋稱贊石濤畫竹:“好野戰,略無紀律,而紀律自在其。”正是“有法必有化”的最好說明。
清代程正揆對宋元山水畫下筆用意迥異的鑒別,“宋人無筆不簡,元人無筆不繁”,宋畫跡繁密,元畫則相反,疏疏筆法卻很豐富,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認為,稱宋畫“千筆萬筆,無筆不簡”稱之元畫三筆兩筆,無筆不繁,而意味無窮。”
清人,鄭板橋提出,“未畫之前,不立一格,既畫之后,不留一格”,與石濤所謂“至人無法”是一個意思,高明的畫家,在未畫之前,總是不為成法所拘,在既畫之后則達到有法而又無法的化境,即具有自然天成神韻。古人對中國山水畫研之深優秀畫論著作之多,優秀的山水畫作品豐富多彩,我們今人應該去值得深思。
當代中國畫山水畫家正逢盛世,所以創作頗多,另人眼花繚亂。但達到一定高度,而有自己風格的作品實在是太少了。不知現代社會由于經濟大潮的沖激關系?還是其它原因?如名利關系看得太重之故吧?
現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促進了科學技術的日飛猛進。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網絡、電腦、電視、報紙、雜志、畫集,各類廣告圖片蓋天鋪地,媒體宣傳花樣百出,已麻木了人民的視覺?,F在真正在研究藝術之人不多了。有些人為了名利,還有些人通過各種手段,自我包裝,自吹自捧,自稱“大家、大師、巨匠” 等等。還有自稱“牡丹圣手、蘭花王子,江南才子、江南雞王,中國貓王,中國怪才”等等。那些人有哪有時間去研究中國古老優秀的文化藝術呢?這些人根本沒有衡量自己的實力和功底,還有些人位置座得很高,名頭聽起來很大,但筆性一點也不行,是經不起考驗的。他們的最終目標不是藝術,為了自身利益而已,那是披著藝術幌子外套的生意精?,F在真正在花功夫搞藝術的人,他們是默默無聞的耕耘者,我們值得去尊重他們。
社會的車輪在運轉,現實社會金錢很重要,有錢可以達到各種目的,有權可以得意自如。這只是表象而已。以前,陳子莊、黃秋園已有所例。隨著人們文化素質、品位、修養的不斷提升,人們鑒賞、識別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呼喚時代新聲以作品來說話。我希望搞藝術之人不要去迷信名頭,能去浮去燥,能靜下來搞點實事,盡量發揮自我。讓公眾去衡量吧!是真金總會發光!
二○一二年八月八日
潘華于苦耕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