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報記者 張琳 郭萍 通訊員:曹穎
我國是“胃病大國”,在13億人口中,脾胃病患者約有1.2億,胃癌的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第二位。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又是非常容易生病的部位,稍有不慎便會傷及。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中醫腫瘤脾胃病專家陳衛建,獨創中醫療法,可逆轉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等癌前病變。
圖 陳衛建教授
年過五十的張女士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去年11月,她在當地醫院做胃鏡檢查時發現自己患上了萎縮性胃炎伴重度腸化及腺體瘤樣變,屬于一種癌前病變。醫生明確告知,要想阻止癌變,最好的辦法就是手術切除病變胃,但手術費不是個小數目。正當張女士準備賣房籌錢之際,她聽說杭州有個陳教授能治自己的病。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科,張女士見到了陳衛建教授。經過陳教授5個月的精心治療,她的病情明顯好轉,癥狀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淺表性胃炎、腸化及瘤樣變都消失了。張女士興奮地說:“我不用再賣房治病了!”
圖 陳衛建教授義診
近年來,陳教授以“痰瘀”立論為處方依據,采用獨特的“化痰祛瘀疏肝和胃四法”成功逆轉了國內外300多例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胃炎反復發作,胃黏膜不斷修復,結果胃里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的案例,該療法得到了國醫大師李佃貴、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姚乃禮的充分肯定,陳教授更是被患者們親切地稱為“胃癌前病變克星”。
每當陳教授出診時,診室門外都會坐滿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為了讓遠道而來的病人能及時就診,他很少能準時吃上中午飯,有時連喝水都顧不上。
圖 陳衛建教授收到錦旗
據了解,陳教授接診的病人,一般要開上5,6個月的藥方。為什么要服用這么長時間?他解釋道從正常的胃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再到腸化生及異型增生等癌前病變大約需要幾年的時間,用藥不能急于求成。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陳教授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演變成腸化生過程中,痰瘀是一個重要的“啟動因子”,可使胃絡瘀滯,氣不布津,胃失榮養,腺體萎縮久久不愈,終致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一般認為,腸化生及異型增生等胃癌前病變是不可逆轉的,也少有低風險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有著多年臨床經驗、掌握深厚理論知識的陳衛建卻獨辟徑,運用中醫智慧,從化痰祛瘀入手,使胃氣通暢下降,胃絡血流暢行,胃液充足滋養,促進萎縮的胃黏膜恢復正常。一般來說,慢性萎縮性胃炎癥狀不典型,難以引起患者的重視。當發現胃癌前病變時已屬中度或重度,人為地增加了治療難度。
據統計,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30%的人患有慢性胃炎,在這30%的人群中約有30%會患上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占比不斷上升。萎縮部位一旦擴大,腸化生的比例就會相應增加。陳教授指出,胃黏膜萎縮與腸化生不會突然變成癌癥,病變的胃細胞要成為癌細胞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才能定型。若延誤治療、再加上恐懼心理,則會加快癌變速度。有數據顯示,每10-15個患者中就有1人出現“癌變”惡果。
因此,陳教授建議,有胃部燒灼感、反酸、噯氣等不適的人,最好盡快做胃鏡檢查。如確診是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或伴異型增生,要及時治療,不要有僥幸心理和無謂的恐懼心理。日常飲食,做到三餐定時定量,口味清淡、易于消化,不暴飲暴食也不刻意節食,每餐八分飽即可;適量吃些新鮮蔬果、魚肉、粗糧等;少吃油膩、辛辣、生冷的食物;戒煙限酒,不喝濃茶、咖啡;運動方面,講究量力而行,建議飯后站立或散步30分鐘左右,若有飽脹感,可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圈;情緒方面,做到樂觀開朗、不生悶氣,遇到煩心事及時傾訴,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好心態不僅有助于趕走負面情緒,還有利于改善胃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