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豐臺區經營面館的李大姐,正在配合負責拍攝的技術人員錄制餐品的制作過程,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嘗試,將通過把短視頻發布至大流量平臺獲取品牌曝光。
這是中國萬千小店面對疫情、面對數字化浪潮被迫做出改變的縮影。疫情以來,傳統經營方式已經不足以支撐小店的運營,急需走出慣用思維的“舒適區”,在“出圈”思維下,營造差異化競爭體系,方可謀得一線生機。
單一小店雖然人員較少、營收不高,但數量龐大,且可帶動靈活就業,對國民經濟的復蘇產生星火燎原之效,而小店又往往存在營收環境欠佳、抗風險能力較差、獲取融資困難等問題。
今年以來,從國家層面到大型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等,對小店的營商環境、融資需求、營銷方式等各個方面施以援手,旨在幫助小店渡過難關,茁壯成長。
面對這些幫助,小店亟須摒棄傳統思維,打破思路局限,勇敢邁出 “出圈”的步伐。
一、店面雖小 卻可撬動大經濟
以李大姐的面館為代表的小店經濟,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抓手之一。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全國小店經濟發展指南》中的定義,小店是指面向居民消費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家庭服務、洗染服務、美容美發、維修、攝影擴印、配送服務等行業的個體工商戶,雇員10人以下或年營業額100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及年營業額1500萬元以下的網店。
單一小店的規模、營收雖不起眼,但其遍布城鄉各個街道、社區的數量極其可觀,“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店。”
而在官方統計范圍之外,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街邊小店為一些特殊群體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就業方式。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0 年 3 月 15日,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 1.25 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8353 萬戶。根據 2019 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一家個體工商戶可帶動 2.37 個人就業,由此可推算出我國個體工商戶吸納了約 1.98 億人就業。
今年6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以推動發展小店經濟為主要抓手,加快小店便民化、特色化、數字化發展,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小店經濟體系。
未來的小店經濟體系是多層次,多類別,現如今小店存在哪些層次和類別?
除日常生活可能接觸到的擁有物理店面的小店外,還存在一些囿于資金成本或規模,尚未注冊公司或者個體工商戶的微店,更有日常走街串巷提供服務的比如家電維修業者,這些“小店”可能不在官方統計之內,卻以近乎同樣的方式創造著屬于自己的價值。
從國家政策層面,已對小店經濟的創業、就業價值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系列幫扶手段。
二、多因素制約小店發展 國家政策伸出援手
2019年12月30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要以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形成一批人氣旺、特色強、有文化底蘊的步行街”。
在某些時期,基于城市治理的思路,加之小店集中度不高,過于靈活分散,部分小店即便是安靜衛生不臟不亂,也容易被清理,導致部分小店的營商環境較差。
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明確各類城市創優評先項目應將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小店經濟”、步行街發展狀況作為重要條件。人社部副部長游鈞指出,這針對的正是以往一些地方搞評比達標、城市美化過程中盲目清理小商品市場等問題。
政策之下,小店賴以生存的營商環境問題得到緩解,但小店面臨的困境并非單純的營商環境。
基于個體戶、夫妻店的特性,小店的抗風險能力較差,受突發事件的影響也極大。疫情以來,依賴線下客流量的小店在營收上均遭到重創,而面對房租、水電氣費等硬性支出,流動資金捉襟見肘,且缺乏相對有效的融資渠道,黯然停業者比比皆是。
今年上半年,全國多地對受疫情影響無力足額繳納電、氣費用的個體工商戶,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減免商戶租金和管理費的一些舉措也在各地實施。
在融資層面,小店存在“三無”“三高”問題:三無指無報表、無信評,無抵押,而三高指高成本、高風險和高價格。這種特性導致小店一度被排除在主流金融體系之外,因此,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給予工商個體戶更加精準化的金融扶持,借助金融系統力量為其紓困。
此外,小店的入行門檻雖然低,夫妻二人即可開啟經營,但市場準入門檻則相對較高。小店一旦通過工商、稅務等途徑注冊正規化運營,本就不高的盈利水平又將面臨更多成本的考驗。
針對此問題,國家政策層面已經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增值稅減免,緩解正規化經營準入門檻相對較高問題。
7月,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該文件明確,推進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商貿企業、中央廚房等“以大帶小”、賦能小店,加快發展“產品優、服務好、環境美、營銷廣”為標準的特色小店,并要求地方加強聯動,全國一盤棋,至2025年,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1000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
文件還表示,放寬小店準入條件,簡化證照的辦理流程,取消不必要的束縛和限制。以及放寬臨時外擺限制,允許有條件的沿街小店在不影響公共交通和周邊居民生活的情況下開展外擺經營等,兼顧城市治理秩序的同時,為小店從業者提供更多喘息空間。
三、各層面幫助小店走出自閉圈
除國家政策幫扶外,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也在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小店健康發展。
各方主營業務不同,優勢不同,小店提供幫助的切入點也不同,大體主要體現在“新基建”幫助、經營幫助、金融幫助、觀念幫助上。
支付寶在小店“新基建”方面出力甚巨,消費券、無接觸貸款、直播、外賣四大數字化經營手段已經成為小店的新武器。
京東則是為小店提供經營上的幫助,如為小店接入平臺自身流量,供貨及物流支持等,助力小店在線上化經營層面快速上馬。
在幫助小店經營上,京東鼓勵線下商家將業務拓展至線上,為小店主引入京東自有平臺流量,實現有效的引流、獲客、增收;同時,通過金融支持、數據支持、物流支持、多元經營拓展,提升小店的日常經營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
蘇寧則針對小店的貨源、倉儲等方面提供幫助,全國的蘇寧、家樂福等店面的倉儲、冷柜等面對小店開放。
然而,再好的數字基礎設施也是為想用、敢用、會用它的人準備的。“小店”群體中很少有人在這個“圈層”內。
平安普惠則是從小店的觀念和認知入手,鼓勵小店打破傳統思維,走出原定角色的桎梏。
在為小店及小微企業提供日常經營所需的金融扶持過程中,平安普惠發現,以上群體除金融資質相對較差客觀原因,還存在一部分主觀原因:這些亟需服務的群體普遍金融知識與素養欠缺,由于長期被排除在金融服務體系外,不懂貸也不敢貸。這就是經常被討論的“首貸難”問題。
重點在于第一次服務的獲得,以及小微企業和小店第一步的踏出。
平安普惠發現,可以通過足夠下沉的服務網絡,以線下面對面的咨詢服務,長期賦能小微群體,逐步打破他們的金融素養瓶頸,同時幫助他們獲得“第一次”的金融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小微的金融能力,使他們以后可以更容易地自行獲得合適金融服務,這就是平安普惠對小微群體的金融資源、金融能力“雙賦能”思路,可以幫助小店“金融出圈”。
小店的經營更需要“出圈”。基于同樣的思路,平安普惠對小店提供“打破第一次”的幫助。8月28日-9月初,平安普惠將聯合抖音面向全國征集小店短視頻,在征集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小店將瓜分平安普惠送出的流量,增加小店品牌曝光,以此助力小店開拓思路,成功“出圈”。
此活動旨在幫助小店實現觀念與角色上的出圈。觀念上,鼓勵小店走出線下小店的傳統思維模式,通過各式各樣的形式,提升小店知名度,進而延長生命力;角色上,從相對傳統的路邊小店角色轉變到具備數字化經營技巧的新型小店。
可以看到,從國家政策到大型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均重視小店經濟的健康發展,并提供了一系列生產、經營上的幫助,謀求發展的小店均能對號入座,找到從困境中拉自己出來的那只手。當然,前提是小店能夠跳出傳統思維模式,走出自閉圈。
以李大姐面館為例,在今年以前,李大姐從未預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如此的重視外賣,也沒想到拍攝短視頻給顧客能帶來十倍乃至數十倍的日單量,更沒有想過現年57歲的她在數字化經營上有如此順暢的接受度。
對于小店來說,重要的是第一次的嘗試。在出圈過程中,找到與自身契合的新型營銷方式,發掘小小的店面中隱藏的巨大能量。只要踏出這一步,小店就會發現外面是一片廣闊的天空:有國家政策的幫助,有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扶持,有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資金扶助,有足夠多的營銷方式可供自身選擇、深化乃至開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