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丹
閆景陽是黑龍江省畫院的一名專職畫家,黑土畫派開創(chuàng)者。他以畫山水題材為主,兼習人物、花鳥,于2009年至今逾十年傾情描繪黑龍江的地域美景、風土人情。閆景陽不僅著眼于表現龍江山水風情的藝術實踐,在藝術寫生、創(chuàng)作的過程,同時進行理論探索、總結,形成了一定數量的理論文字。多年來,他通過紙媒、電視廣播、自媒體,不斷地用藝術推介龍江,成績斐然。
一、黑土畫派之名
閆景陽做了一件頗有些難度的事情:創(chuàng)研“黑土畫派”。為什么叫黑土畫派呢?黑土畫派的命名一是源于腳下黑土地的物質支撐,二是源于畫派藝術思想的文化基因。
眾所周知,東北平原的地表厚厚地覆蓋著一層黑油油的土壤,龍江黑土地是東北黑土地最典型的代表。這黑色土壤是億萬年的腐殖質堆積而成,土質松軟、肥力十足、適宜耕種,這片黑土地是我國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黑龍江地區(qū)擁有自己的遠古文明,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時期有過不同的少數民族政權,與關內漢族政權保持著戰(zhàn)亦和的密切關系,且多次揮兵南下,逐鹿中原。在清軍入關后的1668年,為了保護滿清貴族支配東北物產資源的特權,康熙皇帝下令對東北地區(qū)實行封禁,這里成為被保護起來的“龍興之地”,一道柳條邊隔住了關內百姓向北逃生的步伐。[1]東北苦寒之地是清廷懲治罪人的流放所,那些身份各異,才華不俗的流人在這里傳播漢文化,興辦教育,進行文化藝術實踐活動 [2]。龍江黑土地如一位慈愛的母親,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萬頃良田,曾為清朝的京旗子弟提供糧食保障;也曾迎接來自長城以南的流人與流民;到了新中國,萬古荒原被開墾建設成北大倉。在近代的國際侵略戰(zhàn)爭與移民潮中,各種原因來到此地的俄國人、猶太人、日本人,樂而不思故土,把這里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黑土地上不同時期不同來歷的人都在這里留下了痕跡,有些是有形的,如哈爾濱街頭的歐式建筑,有些則是無形的,如人們的文化思維模式、飲食習慣等,而這一切皆滲透遺留在龍江黑土文脈之中。
龍江黑土文化是當地原生少數民族文化、漢族流人文化、異域移民文化的結合體。閆景陽對此有一定的認識,他認為黑土文化的特征是:“1.多元共生,內涵豐富;2. 樸厚拙雅,原生自然;3.陽剛大氣,雄渾壯美。”[3]閆景陽在物質上以龍江黑土地為依托,在精神上以大傳統(tǒng)的中華雅文化和小傳統(tǒng)的龍江地域文化的融合重構為旨歸。他提出黑土畫派的研究宗旨是:“立足龍江黑土,承拓傳統(tǒng)文脈,宏揚地域文化,打造北疆畫派”。他致力于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和黑土文化資源的整合拓展,把創(chuàng)作出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時代風貌的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作為奮斗目標。
二、尋找筆墨語言和黑土地貌的最佳契合點
中國畫的歷史與中國文明的歷史一樣悠久,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探索毛筆的獨特表現技巧。在戰(zhàn)國時期的帛畫上對人物的描繪已經體現出較成熟的繪畫手法。經過漢唐風華的洗禮之后,中國畫在宋代達到了文質俱勝的巔峰,在元代開始文人水墨居于主流。至明清兩代,文人畫家們把前代文人畫家創(chuàng)立的“水墨渲淡”一派的作品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以至到了清末,四王一脈的文人畫風徹底統(tǒng)治了中國畫壇,被認為僵化泥古毫無建樹。所以,清末民初的反傳統(tǒng)文化革命,把四王的畫當作靶子,喊出了進行美術革命的呼聲。這里,我們不去評價這一段中國繪畫史的功過是非,但必須承認,文人水墨使中國畫呈現出獨特的樣貌:從形式的空靈簡約、設色的淡雅明麗、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等諸多方面,成為世界藝林不一樣的存在。
閆景陽這些年來一直在探索把中國畫傳統(tǒng)筆墨語言與龍江黑土地貌的契合發(fā)揮到極致。他每一次現場寫生都會認真觀察眼前景物的物理形態(tài)、風神氣韻,細心揣摩如何用中國畫的筆墨語言來表現對象。中國畫的對景寫生不僅是要把眼前實景直接描繪出來,更要將其中的造型因素轉化為對筆墨的理解,用墨點、線條、墨塊等不同的畫面形式語言呈現出來。閆景陽深切體會到了為山川寫照立言的甘苦,每次面對家鄉(xiāng)美景或凝神靜思,或靈感驟起,或灑脫落墨,總是努力捕捉眼前景與心中畫之間最佳的聯結方式。
三、不遺余力地用藝術展示家鄉(xiāng)風采
閆景陽畫龍江黑土地,以用藝術推介龍江為己任,這是他作為黑龍江省畫院專職畫家的文化使命所在,更是他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的赤子情懷。文化使命感使他為時代立傳責無旁貸;鄉(xiāng)戀情結使他為家鄉(xiāng)代言充滿創(chuàng)作動力和激情。他立志要盡自己所能把龍江黑土地的美好風光、動人風情畫到極致。如今,他已經畫了龍江黑土題材的小幅寫生作品4000余幅;創(chuàng)作了兩米乘兩米的大幅作品達百余幅,其中包括《黑土老家》《黑土濕地》《黑土荷韻》《黑土墨魂》《黑土芳馨》等系列作品。
閆景陽認為,只有探索前輩畫家所沒能涉足之地,才能領略到不一樣的風光,才能對龍江黑土地有更全面的寫照。黑龍江境內雖然沒有很高的山,最長的河,但也有許多值得看值得畫的山山水水。他畫過的山有:大興安嶺天臺山;呼瑪鹿鼎山、畫山;阿城松峰山、天問山、橫頭山;牡丹江威虎山;饒河小南山;雙鴨山七星峰;木蘭雞冠山;延壽長壽山;五常鳳凰山、大禿頂子山;哈爾濱道外區(qū)天恒山等。他畫過的水有呼瑪黑龍江、哈爾濱松花江、通河松花江、饒河烏蘇里江、林甸溫泉、杜爾伯特連環(huán)湖、牡丹江鏡泊湖、黑河五大連池、方正蓮花湖等。他畫過的濕地有齊齊哈爾扎龍濕地、伊春湯旺河濕地。他深入考察、寫生過的地方還有鄉(xiāng)鎮(zhèn)村屯、農場,例如:北安農場、大慶杜爾伯特自治區(qū)腰新鄉(xiāng)、甘南宏光村、查哈陽農場、巴彥興隆鎮(zhèn)、延壽雪鄉(xiāng)等。
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畫家,只是不停地作畫是不夠的。行動是思想的外化,只有不斷深研學問藝理,提升綜合文化修養(yǎng),才能以前人所未能想,畫前人所未能盡。年過不惑之年的閆景陽正值人生和藝術生涯的壯年,正處于思想趨于成熟又不會僵化的時期,也是有一定人生閱歷還在努力成長的時期,這是一個中國畫畫家成長的最佳年齡段。中國繪畫史上如王希孟式的少年即是巔峰,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式的衰年變法的例子固然不少,但從人的生命周期和畫家成長成才規(guī)律來看,四十多歲正是畫家的黃金年齡。他在藝術長征的漫漫路途中為自己確立了一個明確的前進方向,一直努力為攀登藝術人生的巔峰儲備文化能量。閆景陽和黑土畫派的故事正在進行中,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
注釋:
[1][2] 米大偉. 東北歷史:黑、吉遼及東蒙通覽[M].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9,08:130-33; 133-139.
[3]閆景陽. 論黑土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J].北方文學,2016-11中.
2020年9月5日于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