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導演烏爾善、郭帆、還是陳思誠、路陽、饒曉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偵探+喜劇”造就票房神話;路陽導演的《繡春刀:修羅戰場》再現武俠巔峰榮光;饒曉志導演的《無名之輩》詮釋人性藝術,感悟人生真諦;烏爾善導演的《尋龍訣》剝去“盜墓”電影也有血有肉有筋骨。
日前,這些導演大咖發表了自己對電影工業化和5G的理解和看法。說到中國的電影工業化,很多人腦海里都是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兩部電影——郭帆導演執導的《流浪地球》以及烏爾善導演執導的《封神三部曲》,這兩部影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工業化探索進程中的一個剪影,對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有著較大的意義。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流浪地球》,公開信息顯示,《流浪地球》團隊達到了 7000 多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從事不同的工種。如何讓這些人在兩年時間內通力協作,完成《流浪地球》的制作,其組織難度不亞于負責一個大型跨國公司的核心項目,但事實證明在郭帆導演和北京文化等各片方的通力合作下,最終收獲了大家普遍的喜愛與認可。
但如果說《流浪地球》的成功開創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里程碑,那么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或將使得中國電影工業化走向另一個新高度。
那么《封神三部曲》究竟有著怎樣的底氣呢?在《封神三部曲》的拍攝過程中,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封神三部曲》總制片人杜揚就曾表示:“站在制片人的角度,我理解的工業化概念分為三點,一是規范化,管理層面建立工作規則和模式,建立標準化流程;二是管理,如何把這個標準化有序地排列組合是非常關鍵的事情;三是人的作用,安居才能樂業,為劇組的工作人員提供好的環境和最佳的身體狀態,才能享受創作。”
而這樣的電影工業化制作理念可以說在《封神三部曲》影片的拍攝和制作中展示的淋漓盡致,在整個過程中一直堅持“科學做電影”的思路,所有細節提前規劃、提前排演,讓工業化運作出精細、準確的結果,從場景搭建、演員培訓、現場拍攝、馬場管理到食堂的管理等,每一個細節都保證有規劃,有秩序,高效率的輸出。就是這樣的精益求精,才使得《封神三部曲》還未增開播就受到觀眾廣泛的好評和期待。
走過2G、3G、4G,隨著5G的腳步也越來越近,我們也迎來一個新的課題:5G時代到來,電影產業又會發生什么變化?每個人都想知道答案,并迫切希望5G是進一步打開產業、激活資本的新契機。五位導演也給出了非常樂觀的回答。用導演烏爾善的話來說,5G對數據傳輸幫助很大,最終大家會接受更便捷與高效的方式,也相信5G時代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為給觀眾帶來更好的精神文化享受,除了《封神三部曲》北京文化還將陸續推出《我和我的家鄉》、《749局》、《沐浴之王》等等優質電影,其中中宣部重點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將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聚集了大批電影精英創作者的影片也無疑將會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