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以來,“電影工業化”的字眼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就在日前,電影芝士派對國內知名導演烏爾善、郭帆、陳思誠、路陽、饒曉志就進行了以份關于電影工業化和5G的采訪。
電影為什么要追求工業化?道理很簡單,雖然作坊式的工作模式也偶爾能孕育出一兩部爆款,短期內給影視公司帶來好看的業績,可是就長線發展來說,沒有穩定統一的工業化模式,很多影視項目都要面臨從零開始的局面,面臨著巨大的商業風險。只有工業化的生產流程,各個環節的品質把控,才是持續產生高質量電影作品的根本。
所以我們說電影既是具有獨特審美的藝術作品,也越來越成為高標準、高技術、高規格的工業化產品。中國電影如果想要由"大"變"強",走工業化之路是必由之徑。在此次的采訪中,烏爾善導演也談及到了自己對于電影工業化的看法,他指出:電影工業化,是類型化的創作、科學化的制作管理和高新技術的應用。在《封神三部曲》的拍攝過程中,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封神三部曲》總制片人杜揚就曾表示:“站在制片人的角度,我理解的工業化概念分為三點,一是規范化,管理層面建立工作規則和模式,建立標準化流程;二是管理,如何把這個標準化有序地排列組合是非常關鍵的事情;三是人的作用,安居才能樂業,為劇組的工作人員提供好的環境和最佳的身體狀態,才能享受創作。”
說到電影工業化,也不得不提另一部同樣由北京文化出品的《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成功讓大眾看到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希望。
然而在采訪中,《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再次不遺余力的對《封神三部曲》的工業化水平表示了盛贊。“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劇組,他是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已經相對完善了。所以在他的片場你會發現非常安靜,所有工作人員就像坐班一樣,然后朝九晚五。像我們現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只要拿到一個畫面,所有部門過來看的話,他們就會很清晰地知道我們要做什么。動態預覽他是包含表演的,從哪到哪,演員的走位表演,像之前是分鏡,我們現在目前剪輯和最終的畫面其實相差不到一分鐘。電影是一門藝術,但也是一種商業模式。只有不符按提到工業化水平,才能真正使中國電影站在世界一流的位置。
5G作為最新一代通信技術,其通信能力和相應的計算能力都比4G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5G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在5G環境下,電影產業將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呢?在采訪中,五大導演也為我們做出樂觀的暢想。
最后,我們再聚焦一下北京文化,據了解,關于北京文化今年的爆款電影,不僅有神話史詩級系列電影《封神三部曲》,還有《沐浴之王》這樣的喜劇類型電影,以及《我和我的家鄉》這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北京文化在內容的選擇上不停嘗試新的方向,將生活和文化精神融合,致力于打造出更多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