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的歷史由來
螺螄粉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末,雖然歷史較短,但嗦螺和米粉在柳州傳承悠久。在柳州從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劉文認為,從一個小的方面來說,柳州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螄的歷史。
40多年前,中國考古學者在白蓮洞、大龍潭鯉魚嘴等遺址發現了大量的螺螄殼堆積物。距今約兩萬年前,居住在白蓮洞的“柳江人”就開始捕撈螺類食用,并學會用火。現在白蓮洞遺址內還留有當時原始人“火燒石螺”的遺跡。
2018年,柳州螺螄粉手工制作技藝成功申報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負責申遺工作的工作人員在申報文件中寫道:“將米粉和螺螄結合起來制作的螺螄粉,是柳州民間的一大創造,其獨特的手工技藝是柳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螺螄粉一炮而紅
近兩年,誕生于廣西柳州的螺螄粉,憑借一種特殊的“臭”味,成為了整個美食江湖的“香餑餑”。今年2月以來,螺螄粉更是仿佛自帶熱搜體質,#螺螄粉自由#、#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螺螄粉#、#中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開課#等話題,三天兩頭登上熱搜,成為當代年輕人必備的快樂源泉。
地道的柳州螺螄粉,集酸、臭、辣、鮮、爽、燙等于一身,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欲罷不能。特別是那股奇葩的“酸臭”味,雖然會讓人“退避三舍”,但懂得欣賞它內涵的人都知道,那種味道源自于正宗的柳州酸筍,將其放在鮮螺熬制的湯內,才造就了螺螄粉“聞著臭,吃著香,一嗦入魂”的獨特風味!
食族人螺螄粉,別具一格,匠心獨運
都說正宗的螺螄粉味道讓人“上頭”,如果不是身在柳州,怎樣才能做到“嗦粉不走冤枉路”呢?食族人螺螄粉了解一下,保證和你“臭味相投”!
食族人螺螄粉內,不僅有絕對正宗的柳州酸筍包,酸豆角包、湯包、辣油包、油炸豆皮包、花生包、粉餅、調味醋包通通為柳州本地生產,料足量大,回歸原味,更加正宗。此外,食族人螺螄粉的湯包,是由香醇螺膏熬制,鮮到不可思議!
在正宗配料的助力下,一碗食族人螺螄粉,湯汁濃厚,紅油鮮亮,爽滑軟糯的米粉上,酸筍、酸豆角、油炸豆皮、花生米等各色配料點綴其中,每一種食材都有它的魅力,望之就令人食指大動。
牟足勁嗦一口粉,再吃一口配菜,滋味鮮美無比,酸辣味霸道十足,香而不膩,唇齒留香,讓人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初聞不知碗中“臭”,再吃已是心頭愛。食族人螺螄粉,不用煮、不用電,只需將熱水浸泡粉餅5分鐘左右,再放入湯包、酸筍包等配料,就能讓你感受到正宗柳州風味,享受到真正的“螺螄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