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面臨著復雜、惡化的國際環境,就越要鼓勵外資進入參與我國的內循環,并且走出去做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8月6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在線舉行。在此次峰會上,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加速逆全球化,但這仍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對于中國而言,逆全球化又意味著什么?陸挺稱,一方面我們不要過于悲觀,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優良的基礎設施,較好的營商環境和龐大的國內市場,所以外資在短期內撤出并不容易。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過度樂觀,短期內因為疫情,我國出口相對于其他國家表現優異,而絕大部分跨國企業生存艱難,不可能在此特殊時期轉移產業鏈,但我們不能據此就判斷沒有脫鉤,沒有逆全球化,不能以當前的企業行為來推導疫情之后的企業行為。
陸挺認為,伴隨著中國崛起,中美貿易沖突,新冷戰的帷幕漸漸拉開,疫情本身又加劇了國際環境的惡化,我們不能從純粹商業利益的角度來看待脫鉤和逆全球化。我們應該未雨綢繆,一方面堅持全球化的大旗,一方面也應該做好應對。
陸挺稱,新的挑戰本身也意味著新的機遇,把握新的機遇需要新的戰略, 近期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間有幾點可以引申。一是關鍵設備和零部件的進口替代,目前國際環境更加促使我國下定決心做高端零部件的生產研發,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
二是通過市場開放和體制改革,把一部分我國居民在國外消費需求引到國內,通過國內的供給來滿足這些需求,這方面教育、旅游和奢侈品等行業還大有可為。
三是根據國內市場情況,逐漸轉化我國一部分出口產能,用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四是擴大在國外一些如糧食和能源等關鍵領域的投資,保障我國必需物資的供應。越是面臨著復雜、惡化的國際環境,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開放就越要推進,就越要鼓勵外資進入參與我國的內循環,并且走出去做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