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為獨特的傳統藝術,其藝術的物化形態就是用筆來書寫線條,結字造型的。而書法藝術正是通過這種物化的手段達到創造意境、表達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為所說: “書法之妙,全在用筆。”康有為認一篇書法作品的好壞,關鍵就在于對于用筆技巧的掌握,而這也是能夠寫好一幅作品的基礎。晉代的衛夫人在《筆陣圖》中也充分體現了她對用筆的重視,一開篇就是對用筆的論述: “善于筆力者多骨 不善筆力者多肉。”這句話的意思是:善于用筆表現筆畫線條力感的人,他的字會顯得骨力堅挺;而不善于用筆的人,寫出的字很容易使線條流于疲軟、乏力。王羲之更是認為:“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若壯士之折一肱骨。”意思是:一個字中有一個點寫得不好就像是一個美人壞了一只眼睛,一橫沒有寫好就像是一位壯士斷了一條胳膊。王義對于書法國粹是深有研究的,他不但起步早,邊臨大篆小篆、魏碑、歷代名帖,而且他在學習古人書藝的繼承上可謂是有心人,不但臨精髓而且學文學。如果我們細心點就會知道,自古以來書法大師大都是文學大家,很難想象一個不懂文學和古人造字法的人能夠把書法練習到最高境界!
王義對于古典文學的積淀很扎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無不涉及。行筆之間大多一氣呵成,氣韻貫通,這就是底氣足。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國學博大精深,就訓詁學而言,從倉頡造字到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直到我們今天的文字,都暗含著自然風水學的理念。我們所說的行筆過程中的氣沉丹田、氣韻流動、張弛有度、陰陽結合都在書法之中能夠找到。王義深知這些,因此書寫過程中起、承、轉、合上他能夠充分體現這一點而能做到字字之間俯仰生姿,對比映襯,句句之中筆墨抑揚頓挫,檐牙勾連,每幅作品都是文采斐然。一支斗筆在他手里舉重若輕,或中鋒,或側鋒,或捻轉駕輕就熟,觀其走筆的確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值得慶賀的是在幾十年的藝術探索中,他厚積而薄發,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