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中國網獨家報道:應山西著名愛心企業家康小飛兄長誠意邀請,有幸走進山西大同陽高縣,在這里親眼目睹了古堡歷時五百余年歷史塵埃下的人文景觀,古堡保存著原始的歷史風貌,依山而建的土窯、大殿、土城墻、弧形拱橋,與蔚藍的天空勾勒成了一副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風光。
一段長長的弧形拱橋,主體由巨石構建而成,展示出之前在沒有大型機械化的情況下人們所掌握的高超的造橋技術。橋體造型優美,外觀圓潤,給人呈現出柔性之美。前人通過特殊的藝術造型,將重力學的巧妙連接的天衣無縫,絲毫不屬于當下科技。經歷了歲月風雨的洗刷,長長的拱橋依然非常堅挺的矗立在田地間,無不給人一種生命的高度,讓當下人能夠感觸到歷史時空下的生命是那么頑強,令人生起敬畏之心。
一處山坡,似巨石而形成,顯得無比堅硬,然而就在這座山坡之上給了游人莫大的驚喜,在半山腰間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大殿,大殿所處位置猶如劈開了山體,在其山腹中間修建,就這樣一座宏偉莊嚴的大殿永久安穩的鑲嵌在山體里,緊緊的連在一起,正如不可分割的整體,從而增添了幾分自然的氣息。仿佛大殿的存在注定要與這座山合二為一,才能更好的得到自然庇護。
大殿里供奉著道教的神像,至于是供奉著那位神像,我亦說不出個名堂來,只覺神像莊嚴,令人肅然起敬,對傳統文化感到了神秘,因為有供奉神像的地方就有精神信仰的存在,也是約束人們道德的根所在。大殿供奉的不只是神像,更是警醒人們要有一顆自覺自省的心,諸惡莫做,諸善奉行。因為人人心中都存在惡魔與天使,一念之差,就會釀成不同的結果,因此活著就需要有道德的約束,而這個約束的尺度源自對道德的敬畏之心。
在古堡中,見到了那藍天下一大片原汁原味的黃土地,黃土地上矗立著人們曾經賴以生存居住的土窯,在小山坡上打個窯洞便是家了。為了讓窯洞更加堅固,就會用一些燒好的磚塊與石頭在窯洞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巧用力學建造圓弧行的門子和窗子,進而讓土窯多了幾分美感與獨特的地域文化。
土城墻上嵌著一個小門樓,門子是銅制的。門前豎立著一只獅子和一塊大理石的碑文介紹。這道門在很久之前是通往古堡內外的進出口,守護著古堡的安寧。雖然在歲月的打磨下變得老態龍鐘,但依舊掩不住它昔日的壯麗風采。大理石碑文上刻有明代古堡,早在1996年的時候就已經被地方政府列為重點文物,可見它的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
古堡門前的一尊石雕已經顯得面目全非,通過形體讓人猜測或許是一尊石獅子。石像的外形在風雨的洗禮中已經呈現嚴重風化的面貌,在加上歷史的種種原因,讓這座石像消失了原有的雄壯之軀,給人留下更多無限的遐想。
在古堡里,可以清晰看到古人建造的磚木結構的土房以及磚石土坯砌造的墻頭,不過一切都在時間的打磨下,由光彩變得殘垣斷壁,有些部位已經坍塌的不成形狀。這是最原生態的民俗居住的房屋,曾經給的歲月中完成了人們賦予它們存在的使命,如今留下來的只有它不可磨滅的身形,為當下人訴說百年前的過往經歷,這是歷史的回憶,記錄著喜怒哀樂與文明的變遷。
臨靠山坡修建的的土窯,業已有百年的歷史了這是典型的燒磚加土磚構造的房子,在外墻涂抹了石灰粉來防止雨水的沖刷。或許房屋年歲太高,或許雨水太大,外墻涂抹的石灰已經開始脫落,露出了土磚的原來面目。失去了外墻白石灰的保護,這些土磚便難以經受住狂風暴雨的洗禮,只會加快墻體的腐蝕程度。窗子的造型簡單而古樸,反映著平民百姓家的生活狀況,以及地方建筑文化的特色。窗戶上雖然安裝了玻璃,但還可以看到窗上貼的一層窗戶紙,在沒有玻璃之前,紙張便是窗戶遮風擋雨的必備物品,且在國內盛行了數百年的歷史。
家中條件過得稍微好些的,通過窗戶便能夠反應出來,越是有錢的,用的窗戶越講究,窗戶上邊的造型越為復雜,而且更加注重藝術的修飾。
走進房屋中,似乎有種穿越之感,一位負責看守的老人說,這房子曾經鬧鬼,很少有人敢進這間屋里。為什么有鬼,因何有有鬼一說,不禁的激起了我的思考,或許房屋中曾經的主人不知經歷過怎樣的恩恩怨怨,非要化成厲鬼來解決前世的夙愿。房中陳列的是約有百年歷史的家具用品,鏡臺、箱柜,油燈,古樸的畫面映入眼簾。這些東西已經不再屬于我們的年代,或許只有在影視作品中才能看到這些老古董。望著古老的家具,似乎大有返璞歸真的感覺。只覺得時間仿佛凝固下來,生活似乎變慢了許多,這種慢生活無不是前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追求簡單,以家為生活重心,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簡簡單單的生活,卻構成了生命的全部。
望著不遠處的旖旎風光,清澈的溜溜,浪漫的葦草,綠色的空山,湛藍的天空,心中感到十分愜意,有說不出的暢快淋漓。來到這里一切變得慢了起來,遠離了塵世的喧鬧,只有樸素的寧靜與自己作伴。生命何嘗不需要這樣的生活,讓自己回歸自然,回歸原生態,回顧一下前人走過的人生軌跡,感觸一下歷史與今天文明的交互,就覺得自己找到了根之所在,益發覺得心中踏實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