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離別》主創團隊合影,左二起:導演王麗娜,攝影李勇,作曲文子,出品方代表劉輝、曾子楠
電影《第一次的離別》作為全國院線復工后唯一的新片而格外受到關注。該片的出品方之一、復旦大學EMBA 2017春校友劉輝也是壞兔子影業CEO。劉輝認為好的電影應該是有藝術追求和人文關懷的,是"自由而無用"的。因為這個與追求爆款截然不同的理念,才有了與眾不同的"壞兔子"。
劉輝為何選擇轉行進入電影行業,如何為自己新創業的影視公司找到戰略方向,個人如何獲得成功的轉型,在對他的采訪中找到了答案。
有限復工、隔座售票、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幾乎沒有新片愿意選在影院剛剛復工這個時間點上映。而《第一次的離別》卻反其道而行之,讓人不禁欽佩出品方的勇敢。
"久別盼重逢的主題,比較符合當下的環境,這半年也是影院與觀眾的一次久遠的離別。"在劉輝看來,對于觀眾而言,這個節點更需要、也更能沉下心享受一場純真美好的光影治愈之旅;對于小體量的文藝片而言,以小搏大非常需要有宣傳發行技巧,常規情況下沒有任何一個檔期是空出來專門留給藝術片的,疫情后的影院重開的限制,正好是商業片所擔心的,但這也是一個絕佳的發行市場時機。
事實證明,出品方的判斷非常準確。上映不到一周,《第一次的離別》就收獲了440萬票房。這個成績雖不算十分亮眼,但相對于其題材和體量來說已然相當不錯。
7月24日,在新冠疫情帶來的漫長離別后,劉輝所在的復旦大學EMBA2017春3班在上海華誼影城溫暖重聚,共同觀賞了《第一次的離別》。
戰略就是選擇
"戰略就是選擇,這句話是我們復旦EMBA老師講的。"在劉輝看來,企業先認清自己才能找準定位,而不是盲目跟風,對于文化產業來說由人組成的團隊文化尤為重要,選擇的方向如果不能和自身的企業文化匹配,越是努力越是南轅北轍。而轉行進入電影產業,就是在人生的自我尋找中產生的,影響人生的一次重大的戰略選擇。
2017年對于劉輝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一年他初次創業的電商公司被并購,入讀復旦大學EMBA,并終于有機會試水自己喜歡的電影行業。劉輝和美國導演喬丹·席勒合作,擔任紀錄片《飛蛾撲火》的制片人,該片入圍201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并獲得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一出師便獲大捷,但要不要轉型到完全陌生的電影行業,劉輝有些猶豫,盡管電影是他從小就喜歡的。一個人能經歷的非常有限,但是電影為劉輝打開了無數個平行世界。他可以全情沉浸在電影角色的人生、時代中,感受他們的選擇、他們對愛,對人生的理解,體驗無數種不同的人生可能性。但劉輝畢竟沒有任何電影相關的專業背景。如果把這種愛好作為事業,相當于從互聯網商業一下子跳到了人文領域,這意味著他需要放棄自己過去所有的行業資源,開辟一條全新的道路。
在復旦EMBA學習期間,劉輝重新回顧了自己13年的創業歷程,從理論的維度系統梳理了自己過去的商業實踐,他的思維方式有了一個整體的飛躍,對未來規劃便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他決定進入電影行業創業。
勇氣+好方法=轉型成功
"人對客觀世界和個體的主觀世界的認知是有邊界的,人的邊界在哪里?其實自己并不知道,它需要去不斷地探索發現。尤其是在一個行業做了十幾年,覺得可能邊界就在這兒了,容易被生活的舒適圈影響,安全感、穩定感、可確定性都讓人形成自我的舒適區,闖出這個舒適區,需要有勇氣斷舍離,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破壞性地打開邊界。過去的經驗和知識不會消失,找到另外一個行業的專家一起碰撞才能產生新的創新。"劉輝說,EMBA的教授告訴他,很多人轉型不成,第一因為沒有勇氣,第二沒有好的方法。而他很幸運,這兩樣他都找到了。
一次機緣巧合,劉輝結識了姚晨、曹郁夫婦。商業價值、人文情懷和明星效應,似乎在他們身上中和、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壞兔子影業應運而生。從電影《找到你》到《送我上青云》,再到剛剛獲得上海電影節創投最佳青年導演項目的《我心底的美麗世界》,壞兔子影業以其關注現實主義和女性題材的廠牌特色而深入觀眾心中。在劉輝看來,"女性"只是壞兔子影業的標簽之一,這個標簽之所以能如此快速深入人心,其實反映了女性題材優質作品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稀缺,與中國觀眾對女性關注的需求。中國每年制作的電影有幾百部,其中能盈利的不足10%。壞兔子影業出品的電影在其中占到較高的比例,無疑說明它抓住了市場的空白點。
和行業最優秀的腦袋在一起
復旦大學EMBA"商道人文,融匯貫通"的教育理念,給同學們提供了很好的思維方式。"比如孫金云老師說創新不能和平庸之輩擠在一起,而是必須和這個行業最優秀的腦袋一起碰撞。"劉輝覺得這給他管理和創新上帶來了很多啟發。如果一個公司偏重執行,則決定其戰斗力下限的是組織的最短板,也就是所謂"木桶效應";但對創意行業而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長板效應",一個足夠好的創意就可以讓這個文化產品變得足夠強。所以劉輝選用的工作模式大都是合作伙伴式的,而不是管理式的,畢竟靈感火花不是靠"管"能"管"出來的,好的電影創意是在激蕩的人性中釋放出來的,所以管理的重點是賦能。
"一部電影從組織生產到制作,往往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現在流行的題材能抓住三年后的觀眾嗎?這就需要電影人有良好的預判,也需要了解幾千年的人類歷史中哪些是不變的東西。"劉輝表示。要基于現在對未來做預測,需要學習和了解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等方方面面,不斷進行全面的素養提升提高通識學習。保持開闊的心態,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這也是許多復旦EMBA人的"學習觀"。
除了劉輝,還有很多的復旦EMBA同學在事業道路上找到新的方向,走得更高更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