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老虎》,是秦漢胡同創始人王雙強先生繼金石暢銷著作《老虎來了》之后的又一力作:探討以“黑老虎”稱謂的拓本和碑帖,帶大家走進中國人“萬物皆詩”的精神世界。
2020上海書展如期而至,一席書的盛宴,讓我們對話今人所思,更感知古人風雅。
中國歷史上的讀書人,對文字滿懷敬仰,當他們面對承載文字的摩崖碑版、鐘鼓鼎彝、磚瓦陶壁、甲骨權量之時,往往以黑白傳拓的形式,表達對文字的敬仰和對文明的傳承,他們還給文字拓本取了一個文心浩瀚的名稱:黑老虎。
《又見老虎》集合了金石拓片精品收藏,并以獨特的美學風格加以呈現,擺脫了以往此類書籍的陳套,令人耳目一新。
更以深情的文筆,借金石拓片之考據、掌故以言今日之世,不以古論古,體現出很強的思想性。
竹帛之文,久而易壞,手抄板刻,輾轉失真;獨金石銘勒,出于千百載以前,猶見古人真面目,其文其事,信而有征,故可寶也。
簽售會當天,王雙強先生,嘉賓陳鵬舉先生,祝君波先生和汪黎特先生,就金石之學和《又見老虎》此本著作發表了看法。
《又見老虎》上海書展簽售現場
左起:汪黎特,祝君波,陳鵬舉,王雙強
01幽 雅 設 計 美 學
《又見老虎》歷經三年,精于制作,氣息幽雅醇厚,打磨珍藏版。
在延續《老虎來了》一書設計大方、圖片細膩、文章有深度的基礎上,新書的設計在新團隊的創意磨合下提升至新高度。其設計精良、圖片美艷、文章提氣,很是惹人喜愛。
其主編汪黎特先生,是業界公認的全形拓高人,對拓本和碑帖的研究頗為深厚。在談及新書時說:“作者從藏品本身出發,進而引申至對傳統文化的別樣理解,拓展為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知,文筆優美、深入淺出、頗耐咀嚼。較之一般的金石類讀物說掌故、講考據、掉書袋,前者是思想性的,后者是知識性的。”
02以 文 藏 玩 格 物 養 心
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金石拓片讓我在喧鬧中做回讀書人,完成了自我的關照與約束。”作者王雙強如是說。
談及初識金石拓片之時,王雙強先生表示:“拓片是最具儀式感、神圣感的藝術形式之一。我發自內心地喜歡碑拓,雖然它沒有鮮艷絢爛的色彩,但是卻充滿了平淡的雋永,越接觸越讓人著迷。”
一個人若能置身優游閑暇之地,留心于學問之中,便能得事物之本末。文房之物,極其普通,筆墨紙硯,不過是書寫之用;文房之物,卻又極其重要,它既能調節文人的心氣,也能讓一室一心頓生風雅。
由物及器,由器及人,在格物中致良知,在熏染中養真氣。
03家 國 天 下 道 德 文 章
古之圣王,欲傳其道于后世,常將重要的典章制度、法律、文獻鏤之金石,宜子孫永保。
古之金石學者和收藏家將拓片作為其文化和學術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借助拓片,研讀銘文,以考訂經史,鑒定古物,編纂譜錄,重視的是文字和書法,體現的是其文獻價值和歷史意義。
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直接關系到民族國家身份的辨識和認同。
一座座石碑和雕像,連綴起來的是中國的文獻史、文字史、建筑史、宗教史,甚至還有書法、音樂、舞蹈等的歷史。一張張拓片,既精且美,闡幽發微,它們攜帶著文明的基因和密碼,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濃縮著抽象的文物價值,留下了深遠的想象空間,永遠值得我們駐足凝神,俯下身去,體悟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力量。
04可 讀 可 賞 可 藏
祝君波先生在最后用幽默通俗的語言解釋了“金石”與“黑老虎”,更讓讀者直觀感受了金石之學的價值與意義。
“金”,是指青銅器及其銘文,“石”主要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金石文化、金石學,研究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旨在著錄和考證一些文字資料,從而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
文物是文明的物證,比起書之紙上的文字記載更具有真實性。然而文物少有,拓片將諸多文物如先秦青銅器、漢之畫像石、唐之碑刻上所載的文字印存下來,作為文物、典籍之外的重要資料珍藏起來。
文明的傳承需要眾人拾柴。王先生表示:一人之力雖小,但我會繼續努力嘗試,創作金石拓片的相關書籍,更全面地介紹“黑老虎”。
傳統藝術崇尚極簡,拓本和碑帖的黑白藝術更是永不過時的經典。
將經典匯為一冊,將經典融入生活美學,將經典以如詩的文字講解,這一場藝術盛宴,有心人在前路,我們共赴之。
《又見老虎》簽售會現場
作 者 簡 介
王雙強,號門童、未齋主人、有萬憙主。原籍陜北,1976 年生于山西臨汾。嗜金石書畫收藏,精鑒賞,能文。秦漢胡同創始人、董事長。
師承海上樗齋陳鵬舉,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詩詞研究社特聘研究員,上海市收藏鑒賞家協會副會長,華亭文社創辦秘書長。出版著作有《文心是佛》《文字有愛》《民國來信》《老虎來了》《又見老虎》《花撲楞楞》《圪梁梁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