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雕花床于2020年七月在南通大明藝苑展出
中國古典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既是古代中國人生活的用具,又是涵蓋了中國傳統民俗風情、實用美術、生活情趣和文化審美等眾多歷史文化信息的特殊文物。中國古典家具種類繁多,按實用功能可分為臥、坐、置物、儲藏、屏風、支架等六大類型。而古典家具中的床,集中國古典家具之大成,因其體量龐大,工藝考就而成為古典家具中的“大件”。
中國古典雕花床是根據不同寓意雕刻各種內容的木雕,大多都在床的四周,有的是喜鵲和葫蘆的浮雕,寓意新婚夫婦多子多孫,兒孫滿堂。還刻有“麒麟送子”、“望子成龍”、“寒窗苦讀”、“光宗耀祖”等組雕。又如“全家福”雕花床,“全家福”三個字由28個喜鵲組成,字體像是古代“蟲鳥書”的手法,象征喜鵲臨門、福滿全家;由此形成了“郭子儀慶壽”、“百鳥朝鳳”、“福祿壽喜仙人”、“麒麟送子圖”、“八仙”、“年年有余”等床式。還有數量很多的戲曲人物、傳說與神話故事、動物及花鳥、亭廊等各式圖案。
物以稀為貴,古典大床因其體量的龐大與用途的私密性,歷代以來大多以“家傳”的方式保存,在古家具的交易與傳承中遠不如其他類型的物件活躍。而當歷史進入21世紀,雖然中國古典家具的收藏與鑒賞已成為全球熱點,但材質優良、做工精細、品相完美的古典雕花大床,特別是明清時代的“老物件”已屬鳳毛鱗角,除一些博物館收藏外,只有有相當實力的藏家擁有少量精品,而在眾多的中國古典家具的專場拍賣中,都很難見到其蹤影,即使出現一二,也是價值不菲。
到了明代,床的功能與型制基本定型。從流傳至今的文獻與實物考查,古典大床的主要型制就是明代出現的架子床和后來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拔步床。
不論是架子床或拔步床,其中的精品都以材質、做工和裝飾取勝。一般來說,明式家具以簡潔、淳樸、妍秀見長,而清代家具以繁瑣、華麗、氣派為主。雖然在學界普遍認為清代家具其品位不如明代,但在清代盛行的拔步床上,除保留了明代架子床的制作工藝外,其裝飾工藝上更是將雕刻、鑲嵌、髹漆、鎏金、彩繪等藝術推向一個無以復加的高峰,使家具這一承載生活藝術的物質載體更加異彩紛呈,雅俗共賞。
架子床因床上有頂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兩側后面裝有圍欄。上端四面裝橫楣板,頂上有蓋,俗名“承塵”。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名日“門圍子”。正中是上床的門戶,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間夾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兩邊和后面以及上架橫楣也用同樣手法做成。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為棕屜,上層為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席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
拔步床也叫“八步床”,意及上床要走八步才行,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它造型奇特,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制平臺上,平臺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以木制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回廊,雖小但人可進入,人跨步入回廊猶如跨入室內,回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便桶及燈盞等。這種床式整體布局所造成的環境空間猶如房中又套了一座小房屋,拔步床下有地坪,帶門欄桿,形成床中床、罩中罩的龐大結構。
巴渝精品 獨樹一幟
在古典雕花大床的百花園中,巴渝地區的“作品”以其獨特的型制與工藝,展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從材質上看,巴渝地區的古典雕花大床多采用楠木、樟木與柏木為主,雖不如江浙一帶流行的黃花梨、酸枝、紫檀、鐵梨、雞翅等材質名貴,但因其木質細膩溫潤,更適合雕刻與裝飾,也因其材質價格的相對低廉,更能制作出體量龐大,工藝繁復的“作品”,故在裝飾藝術上獨樹一幟,成為巴渝民間藝術的佼佼者。
在我們能看到的巴渝古典雕花大床的實物中,以清代及20世紀初的“作品”居多,而型制以拔步床為主,其裝飾工藝主要集中在正面床檐及楣罩上,俗稱“三層檐子”或“五層檐子”,或浮雕縷刻,或流金髤漆彩繪,重重疊疊,極盡繁縟之能事。紋樣包括吉祥瑞獸、奇花異草、山水風景、亭臺樓閣、神話傳說、戲典人物等題材,既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與祈求,又承載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信息。清末民初,八面來風,巴渝地區的雕花大床上出現了瓷版畫、大理石、刻花玻璃、象牙獸骨、金銀螺鈿等鑲嵌組合,真所謂“錯彩縷金,雕繢滿眼”。
大明藝苑近些年來一直致力于在全國各地尋找各個時期的雕花床,至今已收集了二三十張雕花床,于2020年7月份開始展出。而現今留存的明清雕花床已不多見,大明藝苑收藏的雕花床多是民國時期和文革時期的,以浙江和福建兩地為多。民國時期的雕花床多流行滿床雕,整體多層鏤空雕、鋸空雕深淺浮雕、圓雕、陰雕綜合運用,互相呼應,起伏有致,刀法明快流暢,變化多樣,工藝精湛復雜。這種雕花床既玲瓏剔透又大氣恢弘,成了雕飾家具中的極品。當然文革時期的雕花床更是帶有時代烙印的特點,除了精美的雕飾外,更有如“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等豪言壯語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