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本網8月04日訊 時光倒退到三十多年前,當時還是消防兵的馬健在一次執行消防任務時,親眼目睹了一個鮮活的生命被烈火無情吞噬的慘狀,而火災的起因,竟是電氣短路。這個情景深深地刺痛了消防戰士馬健的心,成為他人生中難以忘懷的生命之痛。有沒有一種既能全面發揮用電功能又可有效規避用電危害的“雙全法”,讓人們安全、放心地用電?一念初心,猶如善種,在馬健心中生根發芽。
數據顯示,電氣原因引起的火災在我國火災中居于首位,而因觸電致死者,全國每年也超過8000人。2011年至2016年,我國共發生電氣火災52.4萬起,造成3261人死亡、206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2億余元,均占全國火災總量及傷亡損失的30%以上。其中,重特大電氣火災17起,占重特大火災總數的70%。電給人類生活和工作帶來便捷與高效的同時,也成為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頭號殺手。然而,消除用電事故隱患,除了要提高全社會安全用電意識外,要想從根本上杜絕用電風險,還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用電保護措施。
1989年,馬健從部隊復員,走上了安全用電的探索之路。防患于未“燃”與“中醫治未病”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卻能避免重大火災發生,意義非常重大,因此“防”才是關鍵。確立這一思路后,馬健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各種電磁學、電動力學、無線電技術,各種電氣國家標準……1996年,馬健遇到了人生中知音——馬老師。這是一位在磁性材料及器件、磁應用技術、傳感器技術、無線電技術等研究領域頗有心得的專家,他非常支持馬健選擇的事業,并讓自己的兒子加入到安全用電研究探索中。馬健終于有了自己的團隊,忙碌的研發開始了:
實驗室里晃動的身影;
圖紙上飛動的鉛筆;
臉頰上流動的汗珠;
燈光明滅,電響噼啪,宛如一場聲光電交響樂;成功失敗,失敗成功,恰似一段人生的接力賽。就這樣堅持著,一年又一年,終于讓 “黑夜中狂奔的人”看到了光明。
2006年是馬健團隊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產品三大核心模塊已經成型,在觸電保護功能之外,其他幾大功能也不負所望一一實現了:包括確保有效消除潮濕環境下如雨天照明短路觸電、浴室漏電、魚池噴泉漏電事故的“浸水潮濕保護功能”;能有效識別漏電信號屏蔽漏電現象的“漏電保護功能”;以及線路或設備發生電源短路時,快速切斷電源而無明顯電弧,杜絕觸電傷害的“短路保護功能”。以及精確過載保護、老化線路保護、過壓保護、消除電氣火災功能、故障報警功能等幾大功能“紛紛上線”。在經過數次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環境實驗后,馬健團隊意識到:他們開創了一個革命性產品,國際上第一個事前防觸電安全電力裝置。他們把這個產品親昵地稱為“電不死”——這就是電安堡產品的最初形態。
2006年已經成熟的產品,2016年才正式投入了市場,這十年間,馬健并沒有閑著。用他自己的話說:“之所以要讓‘電不死’在團隊的手中經歷十年考驗,因為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事物,作為發明人,我必須對它的質量負責任,我必須保證它的萬無一失。”如今,電安堡已榮獲7項國家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CE證書與國家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報告書,創造了“用電更安全”,“觸電電不死”的神話。小到家庭,大到企事業單位,只要電表的輸出端與電安堡相連接,就可對用電起到安全防護作用,讓光明不再隱痛,讓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更有保障。
將近20年,7000多個日夜,青年到中年,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堅守正在結出豐碩成果:馬健攜電安堡先后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創業英雄匯》,天津電視臺《生活黑科技》,并與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達成相關項目合作。
“我們現在具備的這些技術能力是國際領先的!”2016年,馬健創辦了中領世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把電安堡產品打造為消防設施標配,實現"把防前置于消,變消防為防消"這一消防設計理想境界,把用電安全事故減少到最小。馬健說,“作為一名軍人企業家,‘狠抓整改落實,強化風險防控,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安全生產重要指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各項政策,為我國安全用電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力爭五年內實現安全用電國家,十年內在國際社會有一定影響力,讓中國引領世界能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