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媽媽端出一碗經過6小時泡發、1個小時精心挑毛去雜質后,精心燉煮半小時的燕窩,30多歲的女主人拿起小勺慢慢享用——這是傳統燕窩消費的典型場景。
如今,這一場景已經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習慣了996的年輕人,在結束一整天忙碌的工作后,回到自己的小屋,從冰箱里取出一瓶鮮燉燕窩,既滋補了身體,又感受了味蕾和心理的雙重滿足。
在燕窩市場,禮品消費曾經占到70%-80%,但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人們對燕窩滋補品的自用需求已成驅動燕窩消費的主力因素,燕窩的消費人群和產品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CBNData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線上燕窩交易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其中,便捷的即食燕窩和鮮燉燕窩的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00%,是干燕窩的2.2倍。鮮燉燕窩尤其受消費者青睞,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鮮燉燕窩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提升了157%。此外,85后、90后在燕窩消費人群中的占比已近6成。
消費痛點催生燕窩新品類
燕窩市場需求端的轉變既有消費升級的推動因素,也與供給側產品的"微創新"密切相關。
自用消費的干燕窩痛點非常明顯:原料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普通消費者無從辨別;即便有穩定的購買渠道,燕窩繁雜耗時的燉煮過程也讓人卻步;火候、時長等掌握稍有不慎,燕窩便很容易化水,造成營養流失。
2012年,以營養便捷為賣點的即食燕窩出現,降低了燕窩自用消費的門檻,但即食燕窩從產品生產、包裝到銷售遵循的都是禮品邏輯,與自用消費者的需求并不貼合。例如,即食燕窩采用的是121℃高溫燉煮工藝,保質期在一年半到兩年之間,消費者會對其抱有存在添加劑、營養流失等疑慮。誰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滿足自用需求,誰就能夠挖掘燕窩消費的巨大潛力。
2014年,鮮燉燕窩的創新品類開始出現,在燕窩行業采用C2M模式,用戶線上下單,工廠接單后當天鮮燉,順豐冷鮮配送。這一模式使得鮮燉燕窩產品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流通,形成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對應的是產品品質的高度標準化和超強穩定性,不僅對原料和燉煮工藝、設備要求極高,也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為此,鮮燉燕窩被認為是一門"費力不討好"的生意。
從0到1定義鮮燉燕窩標準
鮮燉燕窩作為一個全新的品類,需要一切從0開始,開啟全新的商業模式。
要保持鮮燉燕窩產品的品質,首先是確保原料的品質。
南洲燕的公開資料顯示,創始人陳翠芬曾多次前往印尼和馬來西亞挑選優質原料,最終選定品質最高的森林雨季燕盞作為南洲燕的燕窩原料。陳翠芬解釋說:"森林雨季燕盞盞厚、營養高、潔凈度高,燉煮后也能確保根根分明,口感Q彈。"
同時南洲燕從一開始就選用了溯源燕窩。所謂溯源燕窩,指的是經過海關正規批準進口,可以在中國境內合法銷售的燕窩,消費者能夠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獲得燕窩原料產地、進出口等相關信息。
"溯源燕窩要經過海關檢驗,指標稍有偏差就會被退貨,所以燕窩加工廠一定會拿最好的燕窩作溯源燕窩,但因為加工工序多、精度高,還需要手工貼碼等操作,溯源燕窩成本通常比水貨高出50%。"陳翠芬表示。
原料確定了,燉煮工藝也是一大難題。行業里現有的即食燕窩生產線都無法滿足鮮燉燕窩生產的需求。非工科出身的陳翠芬找到國內高端的燉煮設備生產廠家,在消耗了16000盞燕窩原料,經過280次時長和溫度的組合測試后,最終確定了可實現38分鐘115℃低溫燉煮,360°旋轉180次模擬手工的鮮燉燕窩燉煮設備,保證了鮮燉燕窩的營養和口感。
過程很難,效果卻很快顯現。
據陳翠芬介紹,南洲燕產品的復購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占比20%的周期客戶就貢獻了約70%的收入。
如今,當天鮮燉、冷鮮配送、0添加、保質30天等已成為鮮燉燕窩行業的公認標準。
因為要冷鏈運送,南洲燕產品的快遞外包裝也經過特別設計。"泡沫箱的厚度、冰袋的擺放位置等,都經過了細致的考量和對比。"陳翠芬說。
從消費市場上看,"2017年的時候,95%的人分不清鮮燉燕窩和即食燕窩的區別。"陳翠芬說。
"專注才能專業,集中所有資源,做精做深,它的效率邊界才是最大的。"陳翠芬態度很堅決。
在南洲燕之前,鮮燉燕窩可以說是有"品"無"類",如今,新鮮、營養、料足已經成為鮮燉燕窩宣傳的標準范式,38分鐘115度低溫燉煮等鮮燉燕窩5大標準也已是行業內各品牌最常借用的表述,"鮮燉燕窩"這一品類成功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燕窩作為傳統滋補品,以往并不為年輕人重視,而南洲燕乘著消費升級的東風,緊盯消費者的需求痛點,使燕窩成為便捷、時尚、可隨時隨地享受的新鮮、營養的滋補品,順利將燕窩帶入了90、00后的世界,使傳統滋補品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