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主流藝術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本次畫展將以線上藝術展的方式呈現,參與展覽刊登發布的有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新浪藝術、騰訊藝術等近百家主流藝術媒體及門戶網站,流量巨大,綜合瀏覽點擊量預計將達到上億次,一次參展,永久在線,影響深遠,終身受益。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力舟
犁夫
參展畫家
犁夫,本名李金保,齋號仁義居,山西洪洞人。
1970年投師長安書畫家王少石門下學習竹蘭梅菊,后又師從西安美術學院陳瑤生教授學習花鳥畫。
作品注重傳統,追求新意,善于在畫面營造出體閑淡泊、沉靜寬容、豁達友善、謙和正直的畫詩禪意。提出:"畫為心聲,筆隨意行,當現時代,出新(心)至上"的創作思想。
犁夫擅長花鳥畫,尤以畫竹見長,所寫畫意熔鑄著思想,寄寓著情感,人即是竹,竹即是人,人畫竹而竹化人,其具個性的風格名揚三秦,享譽海外。近年來,犁夫又致力于金墨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從試畫金粉到試畫金色,再到金色與墨與色合用,反復對比實踐,現已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表現形式,使其藝術風格更加凸顯。
1993年10月,在北京首屆"國際書畫博覽會上,30余幅畫作受到江澤民、李鵬、喬石、劉華清、華國鋒等國家領導人的觀賞。1996年至今,先后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俄羅斯、越南、日本、阿聯酋等國家及香港、澳門等地舉辦畫展和藝術交流活動,藝朮成就被數十家中外報刊、電臺、電視臺重點介紹和報導。已有千余幅畫作發表,傳略被多家辭書畫冊收錄,作品被毛澤東紀念堂及多家權威機構和中外知名人士收藏,出版畫集多部。
近年來,相繼在日本、韓國、阿聯酋、越南等國家和北京、上海、西安、武漢、鄭州、銀川、煙臺、錦州、北戴河、臺灣等地舉辦個展和聯展,在國內外百余地區進行過藝術交流,是一位有影響的職業畫家。
作品欣賞
讀犁夫金墨畫有感:
上中學時,相識了喜歡畫畫的犁夫,在數年后的聚會上,重逢了才華橫溢的犁夫。
想起了名言:“天道酬勤”,幾十年的執著努力,一路披荊斬棘,并盡善盡美的踐行著自創的金墨花鳥畫。從畫作中看到了筆墨功底,金墨里剛柔并濟,在歲中砥礪前行,用頑強的毅力和熱愛之情,一筆一劃的向著理想走去。看得清比走得快更重要,因為走的對才能走的遠,也成就了今天對畫有著更深理解的犁夫。在我心中對犁夫有一種敬佩之情,享受著畫家帶來的淺喜溫度。
犁夫的每幅畫,恰如其分的表達著他的思想、趣味、意境,是生活給了他提筆有內容,寫畫有激情,讓思緒在宣紙上淌漾。細讀金墨畫,有著智慧和幽默,竹韻花舞,溪水戲魚,鳥歡樹唱,紅肥綠瘦,淋漓盡致展現于畫中。
他心靈深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樣子,靜愛著作畫上的歡快與淡定,藏在他心中的柔軟角落,足夠了,只要努力擁有,靜靜去愛它的感受,有滋有味的把每一幅畫,當成日子過成詩,不去遠方,也能愛的不忘初心。
(作者: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