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突破桎梏,《封神三部曲》演繹巔峰中國美!
何為審美?蔡元培先生曾說過:一個不懂審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惡的。
那么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式審美又是何物?是當代年輕人口中的大紅大綠金燦燦?錯了。真正的中國風,擁有無上風華?;氐街腥A文明誕生的夏商周時期,當今的影視市場對于那個時期的作品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因為可研究的東西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展現的難度非常大,久而久之便讓當代人忽略了夏商周時期極具巔峰的中國美,而整個項目周期耗時十年之久,由北京文化出品,宋歌任出品人的神話史詩電影《封神三部曲》突破桎梏,小到一樽一爵,大到宮殿裝潢,無一不向觀眾展現著中式古典之美。
重塑東方古戰士造型
回顧西方電影,他們為了突出肌肉的美感,經常會出現赤膊上身或是“肌肉甲”的人物造型,這與其古希臘和古羅馬一脈相承的審美息息相關,而從電影《封神三部曲》曝光的人物造型來看,其對戰士造型的設計并未沿用這種西方的主流審美,而是回到了中式古典美本身去創造,這也是令人驚喜的一點。在電影《封神三部曲》的預告片中,士兵所穿盔甲的設計與史料文獻有一定的契合之處。根據目前考古的發掘,所發現商朝軍隊的武器裝備中,只有青銅胄和皮甲,胄頂部的銅管用于安插象征著勇敢威猛的鹖鳥的羽毛等做裝飾,胄正前部有饕餮獸形紋理,紋理有眉(或角)、眼、鼻,相當細致精美,這與《封神三部曲》預告片中戰士所穿戴的甲胄相似度極高。
打造中國古典男性美
《封神三部曲》共發布了五款服飾背景的節氣海報,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對于中國傳統美學的記憶,也真正向我們展示了什么叫做“中國人的愛美之心,從數千年前至今,從未改變過。”作為給《封神三部曲》定下美術基調的人,身為美術指導的葉錦添早在影片正式開機四年之前就已進入劇組開始工作,他和導演烏爾善帶領年輕的概念藝術家共同走訪了河南、陜西、山西等地的眾多博物館和遺址古跡,學習考察了眾多商周時期歷史文化的資料,最終以元明道教水陸畫作為基礎,融合商周青銅器美學元素以及宋人山水,為《封神三部曲》創立了一套獨有的美學體系。
在先導預告片中出現數次的龍德殿更是一座紋飾纏繞的宮殿,大殿懸梁和柱子上雕滿的都是螭龍紋,螭紋最早見于商周青銅器上,是和龍紋非常接近的一種紋飾,用于房屋的門窗和家具。《說文·蟲部》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在《百工造物》幕后特輯里就展現了這些場景道具的誕生——美術道具部門眾多藝術家或埋頭雕琢、或專心編織、或認真打磨,無論是戲服上的一個小的裝飾,還是大場景中一處小的細節,每一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每條螭龍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封神劇組的匠心精神可見一斑。
除了服飾之外,導演烏爾善對于中式審美的把握還體現在了人物的氣質和精神面貌上。預告片中一眾年輕演員所飾演的“質子旅”完美的詮釋了中國古典男性美的氣質,據考證,“質子”原指古代派往地方或他國的人質,多為出身高貴的王子,“旅”則為商周時期軍隊的指稱。預告片中年輕演員們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讓滿屏的雄性荷爾蒙鋪面而來,這也得益于烏爾善導演特設的“封神演藝訓練營”,從無到有打造的“質子旅”。
短短30S的預告片和造型海報,《封神三部曲》都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中式古典美,從演員到制作團隊,全組上下都肩負著使命,打造專屬于中國風的神話史詩大片,而這份用心,無疑也成為這部影片將獲得巨大成功的預兆,同時作為出品方的“爆款制造機”北京文化,更是以向來秉承“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的電影制作理念照亮這部影片走向成功的道路。除此之外,北京文化還將陸續推出喜劇電影《你好,李煥英》和《沐浴之王》、冒險電影《749局》、延續“一部影片多個片段多位導演”成功模式的《我和我的家鄉》等等,再次助力中國影視行業從高原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