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肩負使命!《封神三部曲》演繹中國人心中共同的記憶
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北京文化在2017年到2019年之間,三年三部爆款的誕生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是極其罕見的。而在屢創爆款的背后,北京文化在其董事長兼總裁宋歌的帶領下已經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爆款方法論,也為公司打下了扎實的優質內容制造基礎。因此,當北京文化與導演烏爾善首次宣布神話史詩電影《封神三部曲》將以中國首次嘗試三部曲的拍攝形式來呈現這場三千多年前人、妖、仙之間波瀾壯闊的神話史詩的時候,就得到了業界和觀眾的高度關注。《封神三部曲》整個項目周期耗時十年之久,再加上超強大的臺前幕后制作班底,都預示著北京文化再創爆款華語電影的野心。
“封神”是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故事
《封神演義》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古典神魔小說,俗稱《封神榜》,是明代許仲琳創作的長篇小說 ,講述了一場三千多年前人、仙、妖之間曠日持久的神話戰爭的故事。但對于烏爾善導演來說,《封神演義》不僅僅是一本小說,也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追述,他所看重的是文化,而文化是文明的基礎,在任何時代中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依據這本小說改編的《封神三部曲》為了譜寫出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神話史詩,導演烏爾善和他的團隊用了五年左右的時間打磨劇本,融合了原著和南宋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的內容,參考了古希臘悲劇三部曲結構,力圖達到內容完整、各自獨立、容量均衡。從小學習繪畫的經歷也讓烏爾善對道具和視覺效果方面極為重視,在帶領團隊實際考察河南、陜西、山西等地的商周時期文化遺址后,他們決定為《封神三部曲》創立一套獨有的美學體系,最終以道教水陸畫為基礎,將商周青銅器元素以及宋代山水融合重組,并將其應用于服裝造型、場景搭建、道具制作、戲服設計等各個方面,劇組的每一位藝術家都在用專業的技能和認真的態度將人們內心深處對中國傳統美學的記憶再次喚醒,同時承擔起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將中國古代經典用現代人所能接受的方式演繹出來。
“封神”是中國電影國際化的開端
中國影視國際化可謂道阻且長,但令人欣慰的是,開創超級“國產神話史詩大片”的《封神三部曲》有北京文化這樣的“爆款制造機”為其保駕護航。要想打造出屬于中國的超級英雄宇宙并非易事,而電影《封神三部曲》擁有《指環王》三部曲制片人之一巴里·M·奧斯本在內的國際頂級主創團隊陣容,圍繞著重工業IP,全方位為中國電影開創出一條國際化道路。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曾表示:想要讓中國影視國際化,我們的第一部戲,就要先把創作搞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把IP形成流量入口,再去變現,做衍生品、視頻娛樂、游戲授權,做長尾。他們目標明確,肩負使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影視行業必將面向國際,走出一條專屬于自己風格的道路!
而在演員陣容上,根據此前官方公布的首批角色海報顯示,黃渤飾姜子牙、費翔飾商王殷壽、李雪健飾西伯侯姬昌、夏雨飾申公豹、于適飾姬發、海亮飾殷郊,此沙飾楊戩,不僅有老戲骨的加持,也有不少新人演員。據悉,早在《封神三部曲》籌備之初,烏爾善導演就已經下定決心,不選用流量演員,而是開設“封神演藝訓練營”,從無到有潛心打造全新的“質子旅”角色。為此劇組自2017年2月開始在全球華人范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演員招募。從15000人中甄選出1400人由導演親自面試,最終篩選出二十多位年輕演員進入“封神演藝訓練營”。“封神演藝訓練營”是導演烏爾善的一次大膽嘗試,在此之前,中國電影還沒有這樣一個綜合、全面且訓練強度如此大的演員訓練營。
自進軍影視行業至今,北京文化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元素、多題材、多元化的優秀影視作品,用“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的電影理念推動中國影視行業快速發展。據悉除了這部神話史詩電影《封神三部曲》,北京文化還將陸續推出小品改編電影《你好,李煥英》、延續“一部電影多位導演多部片段”的成功模式所打造的《我和我的家鄉》、冒險熱血的《749局》、喜劇電影《沐浴之王》等等,正如此前《封神三部曲》官博表示的“物致于此,小得盈滿。潛心耕耘,等待收獲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