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v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于志學 于源春 馬亞杰 么順利 萬徐良 孔維克 孔永軍 王西京 王本杰 王國梁 王建虎 王建忠 王樹立 王燁 王佑學 王家璇 業德駿 江文湛 朱春秧 莊曉雷 畢建勛 呂效書 孫君良 邢昕 安昕昕 張振學 張仁芝 李乃宙 李希勇 李新聲 杜應強 吳濤毅 楊力舟 楊國彪 楊占山 羅寧 尚濤 鄭力 金鴻鈞 苗重安 周志義 周銘 周朝暉 胡明哲 胡永凱 姜寶林 晏本立 鐘應舉 趙克儉 趙偉乾 趙倩 梁文博 郭石夫 秦天柱 郭文濤 宿萬盛 謝冰毅 喻繼高 魯慕迅 詹水秧
李希勇
參展畫家
李希勇(筆名牧青),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國畫院副院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委員。
作品欣賞
神領意造處 天成高格調
——牧青作品觀后
鄒洪復/文
國畫體現著文化史上的哲學思想、審美觀念和生活趣味,所以,國畫是中國人心靈的故鄉。憑借幾幅國畫,仿佛就能走進中國的文化之路,觸摸并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神之魂和思想之軀。這或許就是人們一直喜歡欣賞和收藏國畫的重要原因。
國畫按傳統的分法,有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畫科,國內知名國畫家牧青以山水和花鳥見長。品牧青的畫,總有詩一般的韻味在心中蕩漾開來。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其釋義是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戳四燎嗟漠嫞芽鬃幽窃捫薷臑?“畫之無詩,行而不遠”更為貼切。我這樣說當然不僅僅因為牧青的國畫在形式上是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牧青的國畫以形傳神,以形為詩,有奇意,顯人性,達勝境,叫觀者神往無窮,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觀牧青作品,可以看出國畫在創作中要求筆與墨心心相印,情與景如影隨形、以現實為基座,在似與不似之間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畫家所認識到的藝術靈境。
牧青的作品,無論氣韻生動,無論情景交融,無論激情閃爍,無論韻味雋永,無論寫生繪意,都凸顯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要義,即師法自然,又富有自己的領悟,讓自己的心意通過畫面立體呈現出來。牧青的作品筆法簡勁或新鮮活潑,既有時代特點,又有豐富內涵和引人入勝的意境,他表現的是自己理想化了的畫境。
南朝齊梁時期畫家謝赫說:“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認為以上六法自古畫人,罕能兼之。他認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牧青在繪畫中強調骨氣和立意在繪畫中重要性的同時,他的作品基本都能達到先賢畫論中的所期許,甚至更有底蘊和文氣雅趣。
清代畫家方薰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他認為平庸者作畫必平庸,俗氣者作畫也俗氣,因為缺乏畫家最寶貴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這與國畫創作要求立意為先的原則是一致的,也和任何藝術作品都要求創作者首先人品高貴,人格高尚是一致的。誠如達芬奇所說:“一個畫家應當描繪兩件最主要的東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圖。”也如清朝畫家王星所說:“學畫者先貴立品”,清朝畫家沈宗春所說:“筆格之高下,亦如人品”。這些都足以說明,書畫評論者除了對畫家的藝術水平高低要做出鑒別之外,還要全面的分析畫家的人品道德,只有那些品藝都高的畫家才更值得人們學習和尊重。我與牧青小聚過數次,感覺他為人熱情、善良、實在、敦厚、質樸,至于他的人品如何,跟他深交的朋友肯定更清楚,真正讀得懂他作品的人應該更清楚。從一個資料上看到2000年,牧青被中國文聯、宋慶齡基金會等單位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想來他的人品和志趣該具高格調。
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所以山水畫一直強調“平遠”、“高遠”和“深遠”,平遠如同“漫步在山陰道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換,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能容納千山萬水;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換,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狀深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而北方的山水畫不難于用筆而難于氣韻,不難于奇峭而難于雄渾。牧青的山水畫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前提下氣勢恢弘、韻味酣然綿長,意境雄渾開闊,深遠不可測。他的畫具有雄偉氣勢又能感人心魂,并且還透露出一股永不妥協,永遠懷有昂然生命力的卓然精神和容納天地萬物的胸懷。所以,牧青的作品無疑是北方畫派的重要代表,正如有不少論者認為牧青是北方山水畫家的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