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v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參展畫家排序: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丁觀加 于文江 于湘華 馬文新 牛維平 王孟奇 王天勝 王曉輝 王培東 王士生 牛維平 白金堯 華奎 孫學平 劉軍 劉新春 杜大愷 杜未 吳桐森 李魁正 李延聲 趙貴德 趙緒成 楊金星 楊允澄 楊儉樸 楊谷標 楊中華 張復興 張培成 張冬青 張利濤 張增麗 張建中 陳仕彬 陳增勝 陳洪麗貞 陳樂 陳瑞麟 林任菁 林偉 林漢國 南海巖 潯陌 姚思敏 聶干因 高卉民 高杰 徐子清 徐鳴遠 唐曉紅 常紹彥 蕭海春 黃少華 章志遠 章震宇 董小明 董繼寧 蔣明君 韓書力 蔡超
張利濤
參展畫家
張利濤,1973年生人,1991年師范畢業,1997年師從畫家劉克訓先生,2004年中國美院進修, 人物、花鳥、山水兼擅,多幅作品為專業機構及博物館收藏。
作品欣賞
明河有影微云外
——張利濤其人與他的書畫
日本畫家森綠翠深夜燈下作畫,人問他燈下作畫與日光下的顏色不會有異嗎?他答:“顏色是記憶著!”
中國的文明便是這樣記憶性的,琴棋書畫均是靠格物神會之后的記憶來完成。梅蘭竹菊畫了千年,亦是這種民族精神的集體記憶。
人可以以有限之物,悟無限之機,再回來覺照自己的當下,故漢文明的根本是自身的覺照與修行!
凝神
利濤兄亦是在這樣記憶的土壤里開出的明艷之花!他至小由姥爺帶大,舊式的格物與詩書的熏習,讓利濤兄于人事、物理、書畫、學識、言談、舉止皆蕭蕭肅肅,灑落無礙。我們相遇在杭州中國美院之時,他是已經完成了人生最初的造形,他胸藏詩書畫,于歷史掌故,異色人物皆能忘情照影,交映成趣。他的言談,讓人驚艷于歷史人文的天然妙韻,飄渺壯闊。
齊魯之地多義士!利濤兄亦是有義士的慷慨之姿,他身上有一股俠義之氣,若生于舊時,必是一名劍士,或上馬橫槊下馬詩,兼具俠骨與風流。他的清剛,是北方的水土蒙養出來的,以丈夫的名份自我進行的塑造,是只有大丈夫的行事,才有的人世的風姿。
蓮葉何田田
他冷逸之時似劍,而笑語之間象風,閑談之中若平沙,寫字作畫如流水。他在不同的時空緯度里,皆如白云隨風而生相。他是有一杯看劍氣,二杯生分別,三杯上馬去的亮烈。
昔年唐太宗曾言:“人言魏征倔強,朕視之更覺嫵媚耳。”利濤兄亦是有兒女私情的柔,他有情有義,故剛烈之中亦有至柔之性。那是一種潛藏在他冷峻眼神背后的幽隱的情懷。他是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蛙趣
記得他曾與我說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一段故事,那一句“妾匣中有玉,恨李郎眼內無珠。”他用沉厚而略顯沙啞的聲音說出來,驚心動魄。青史多少春夢的遺恨讓人惋惜傷情,心脾痛徹!這樣的一句話,含容了太多人生境遇,杜十娘年青生命里寄望的那樣一點點人生的微光,被現實絕情澆滅。他同情、惋惜于杜十娘的遭遇,雖落于風塵,靈魂亦可以是朗潔!他是深微到她每一寸備受磨難的心靈里,去領悟她的疼痛。這樣的一句話,至今依然如在耳畔,他是這樣的俠骨柔腸!
他是自然與人文的諦聽者,感物而傷情,這是他身上至真之性,人心感物而有詩情,而生懷抱。他言談之中的片言只語,亦讓我覺得他的“物哀”氣質。人因物哀而生心源,他的物哀之性,讓他找到了他心源里情感、美學、詩意、物理的通道,故能演繹成他筆下的春山啼鳥,秋水照花。
魚樂
明人有詩:“一琴幾上閑,數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自吹入。”言禪境亦言人生,天地的無限景致皆在窗外,那一扇可瞭望的窗,通到心靈的深處,那是生化萬物的源頭。書畫亦是這樣的一扇窗,在窗前,可窺見歷史人文的風流遺韻,擷取精神的芬芳。利濤亦是這樣走到這扇窗前,停下腳步。
“一草之微可通春山之大,一截之水亦具有來源的懷思與前去的遠意。”利濤兄深知此理,故他于書畫能大亦能小,能雄亦能秀。見他畫中題款多為草書,不拘于點畫的完備,而他于書畫小品亦多有精微的表現。那時墻上掛有他一件小幅紫藤花,藤皆草書入筆,輾轉騰挪,行筆之中深穩有致。旁邊卻配上小楷的題跋,他平時極少這樣的配置,而這一幅這樣的并置,卻是好,合了那枯藤上開出的秀逸之花。世間風物,是可以這樣的日月行于天,江河行于地,風云里流淌風月。
暗香浮動月黃昏
他既作闊筆大寫,他的人亦既是大寫的人,他的大寫花鳥、人物、山水,皆放筆直取,膽略過人。此中消息,非胸藏丘壑,筆力深厚者,難有佳趣,而他是可以這樣從容對待。他于工細之畫,亦有精到的描繪。他曾演繹過一幅陳老蓮的仕女,高古游絲描。“綠云高髻,點翠勻紅時世。月如媚,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眼看唯恐化,魂蕩欲相隨。”那絲一樣柔軟的線寫進香心,寫進裙袖,四處飄散,幾欲把人融化!
莊子言:“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他是能于大處體會宇宙時空的微茫感,于小處體察生機勃然的微妙處。
禪思
亦見他畫的一組大寫花鳥水族,皆有荷花,一幅新荷的嫩綠嬌潤可人意,質地似薄紗舊綠的長裙,清純、淡雅、簡靜。遠處躍起的兩只青蛙如孩童,敦厚可愛,隨意天真,一個接一個,落到水里,漾起一片淺浪漣漪,邊上的一束荷花含苞待放,暗香浸水,引來蜻蜓長駐。自然之美,只是這樣恬靜的閑情。
一幅紅蓮垂落盛放,如霞似錦,沒有畫水,只有金魚被花影所引而來,亦能感覺到水面碧色的微微波動,仿佛美人臨水照花,水亦動容。那應是“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那個美人。
藕花深處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第三幅荷上的鳥聽到遠處的爭渡之聲,受驚欲飛,正在測度。底下的荷葉妙香遠聞,不染纖塵。荷的風韻,只有在東方的水墨里,才能有這樣的潔凈素心,清幽之姿。它的自凈其心,亦讓人的心靈有一種出塵的遠意!
另一幅應是“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荷葉抒展,錯落有致,清和無間。荷花正放,花蘊欲滴。一尾尾通體透明的魚,清朗、歡躍,似乎聽到荷花欲開,花瓣欲落,竟相逐來,水面花氣襲人,魚亦陶醉。
狂來輕世界
畫境深處,是他心靈的空間與記憶,亦是對家國山河的歷史與精神的記憶。人生的種種體悟已在記憶里融化,畫里畫外,皆是他內在的氣韻與人生的底色,亦是他對繁華的珍惜。
“隔窗風驚竹,開門雪滿山。”他的另一幅山水也是這般撲面而來,那是秋深似海的大山,滿山云氣絪缊于天地之間,一片太虛,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生命的靈光與流動是這樣被遠寄在那化不開的煙云里。
曲徑通幽處
多年前,見他空間里有蘇東坡詞:“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如同他的心跡,是他在世俗里的出離。故他的人物畫多高士隱者,他們秀骨清像、任性放達、風神蕭朗。自然林木、危崖枯樹,如同他們前世的故鄉。春花秋月,整日于遠山近水,古渡橋頭之所,或臥、或坐,聽松、對花,覓尋古跡舊事,坐擁十萬青山,唯與天地獨往來。沒有過去,亦沒有未來,十方三世皆在眼前,日日是好日,樂盡天真。
世上的藝術,唯中國的書法之道最是彰顯天才、靈智與境界。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圣解。此亦是書法最迷人之所在!利濤兄對于書法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一種純潔、真摯的愛悅。
雨霽
他在那間小屋里與秦漢、魏晉、唐宋歷代法帖朝夕對晤,如面至尊。讀帖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那一間小屋好像有了天下世界的無限風光。良寬當年亦是這樣,大雪封山后,銀海茫茫,天地寂寥。他在山中的草庵里,微紅的火爐旁,研習瘞鶴銘、黃山谷,參悟書道筆法,忘知歲月!
隸書如名士、篆書如美人、行草如名將。書法亦是可以這樣品鑒玩賞。白衣少年說風流,惜英雄、亦愛美人,他游賞于名士、美人、名將之間,廣采博取,對不同書體的精神情調有了全息的關照攝取,然后融化于筆端,構筑成他通會之后在不同題材上皆能駕馭的底色。東方文明的好,是萬般風物皆能通感生化,而又活潑天真。
曾見他在一張發黃的紙上臨習獻之的《鴨頭丸》,讓人感覺青春的華麗是可以天荒地老的,簡單的十五個字,如銀河瀉影,竟是那樣的幽秘神徹,神骨清華。年青的風華,青春的力,雪一般破空而來,覆天蓋地!原來諸藝之成皆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覺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皆不可思念!
人生與藝術的領悟,皆須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利濤兄近年來的作品,已洗去鉛華,越來越直面內心的覺照,畫中人物、花鳥、山水,種種景物更顯樸素無華,率直之中又蒼茫溫潤,元氣淋漓。
君子溫潤如玉,須潤澤才能合于宇宙的道心。天地并生,萬物為一,是天地人合德而無隔,而他近來諸畫所呈現的筆墨秩序與自然氣機的無痕交融,便是他近十年對萬象無隔,天人合一的領悟!
曾少勇于武當山下見月樓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