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丁觀加 丁建中 于文江 馬玉巖 孔憲江 王培東 王孟奇 王天勝 王建樹 王玉璽 王曉輝 王巨亭 仙福民 任光榮 劉艷會 孫世昌 孫培增 李魁正 李雪梅 李延聲 陳棣 陳有德 陳醉 吳桐森 楊金星 邱永聚 杜大愷 邵劍 張復興 張培成 鄭永標 宮來祥 周鐵錚 林任菁 胡林 趙貴德 趙治平 趙緒成 駱云 南海巖 姚思敏 姚龍順 姚旭輝 吳山石 徐國武 高卉民 聶干因 崔景濤 崔澤培 黃少華 黃曙光 蕭海春 董繼寧 董小明 舒大文 程明 韓書力 蔡超 潘華 潘慧
王巨亭
參展畫家
王巨亭,字恒澤,河北清河人,1980年入伍到北京至今,先后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中央美院國畫系賈又福工作室碩士研究生班。曾為北京軍區專業畫家(上校軍銜),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青綠山水畫院副院長,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會副主席,北京市石景山區美協副主席/高級藝術顧問,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副秘書長,北京飲鹿池藝術區名家工作室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畫院研究員,一級美術師。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并獲獎。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學術價值和升值潛力的國畫家,并榮獲“中國書畫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和“國畫百杰”稱號。作品已被故宮博物院、釣魚臺國賓館、中央電視臺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收藏。
作品已經國家公證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曾多次應邀赴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尼、埃及、土耳其、阿聯酋、泰國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訪問和交流。中央教育臺、北京電視臺、山東電視臺等對其作過專訪和報道。
出版有《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經典作品叢書——王巨亭作品集》、《王巨亭畫集》、《中國實力派國畫家——王巨亭》、《大匠之門——王巨亭作品集》、《2014年最具學術價值和升值潛力的中國畫名家——王巨亭人物作品集》,«中國傳世名家名作»等。
作品欣賞
淺談東方精神與學術新風
對于“東方精神”的這個話題,我想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就這一話題,之前曾和一個中國籍的油畫家在談論自己觀點時差點打起來,他說:東方文化不如西方文化,早晚會被西方文化所吞沒。說完后在場的很多畫家非常氣憤,有的當場摔了杯子。我對當時的場面印象尤為深刻,當時我也很激動,還差點動起手來。后來想了想沒必要,感覺有點沖動。
我認為“東方精神”是指中國本土的東西,是東方獨特的一種美和一種神韻。東方與西方不同,文化差異較大,不能說是誰好誰壞,誰高誰低,只能說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兩者不可取代,也不可詆毀,只能和諧共存,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就像有人愛吃辣的,有人愛吃甜的,還有人愛吃酸的,這就叫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再次,我們國家有好多戲種,有的地方戲好多人不一定喜歡,但是為什么國家還要將其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起來呢?就是因為它能代表一個地域的地方特色,是一種差異之美,國家需要這種特色之美,世界也同樣需要這種美。
東西方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想要互相改變,或者取而代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是由東方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及審美情趣等因素所決定的,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太極八卦圖,里面的符號有點有線有面,有黑有白,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即對立又統一的哲學辯證關系,從而影響了中國畫,尤其是以計白當黑為主旨的水墨山水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直接影響了東方獨特的審美取向。
另外,佛教對東方文化的影響也比較深,佛教文化講的是“色即空,空即色”,講的是虛幻,也是一種空靈,一種超越的東西,所以對中國畫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說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講的是如何做人,人品好畫品就好,人好境界就高,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會是高品位的,相反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會出現低級趣味的東西,畫品即人品,人品即畫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直接影響到東方精神文化特質的體現。中國山水畫,也正是在這種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石濤說的好:“筆墨當隨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審美取向,如果只是重復以前的一些東西,那是沒有出路的,沒有新意,何談學術?從學術角度上,每個時代必須推陳出新。作為山水畫,也就是把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通過自己信仰的升華,心靈的感悟,以及對大自然獨特的認識和感受,用畫筆表現在宣紙上,形成一種心目中的大千世界,而且這種表現形式即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今人,是一種特有的、高級的、符合中國畫發展規律和審美情趣的藝術語言,這就是我想說的東方精神和學術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