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批自貿區掛牌時間的接近,各地的自貿區建設方案開始逐步對外釋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期成都和重慶地方政府在談及自貿區建設時,均提出要探索陸路貿易規則。
就此,接受采訪的成渝兩地學者一個共同的認識是,盡管兩地自貿區在發展定位上有差別,但雙方最終將形成互補,由此推動成渝經濟區更好地發展。
川渝自貿區各有側重
從管理層公布的自貿區建設方案來看,四川和重慶自貿區在發展定位上有較大的差別。
四川省自貿區的定位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的要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蒲勇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四川省提出了“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是因為和重慶相比,成都人居環境更好,很可能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與之相比,重慶的優勢體現在交通物流方面,因此重慶自貿區的規劃將注重功能性。
進一步講,蒲勇健認為,由于重慶在內河航運、鐵路和航空方面都有優勢,因此重慶自貿區的特色是發展轉口貿易,同時實物貿易的發展將帶動結算金融,推動重慶成為功能性金融中心。
“中國的開放路徑是沿海沿江再到沿邊、內陸開放,西部地區的開放程度明顯不如沿海和沿江地區。”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學西部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楊明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四川自貿區的重點是打造內陸經濟開放高地。
2015年, 四川省獲得的中央轉移支付為3700億元,是全國最高的省份。楊明洪認為,通過自貿區建設,四川省若能夠實現中央對其“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任務,不僅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口脫貧,還將降低四川省對中央財政的依賴。
均提建立陸上貿易規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最近兩個月川渝兩地政府的公開會議報道進行梳理后發現,兩地自貿區的位置和主要發展思路已經大致明確。
四川省自貿區的主要位置在成都市的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內,10月中旬成都市在部署四季度工作時,特別提到了“要加快制定完善內陸自貿區試驗方案,探索內陸地區暢通的國際貿易新機制”。
10月27日,新華網(70.650, 6.42, 10.00%)亦稱位于成都市的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約30km2被納入四川內陸自貿區建設范圍。該片區主要發展航空樞紐服務、航空制造與維修、航空物流、跨境電子商務、臨空國際貿易、航空金融、融資租賃、通用航空等臨空產業,致力打造內陸自貿經濟核心引領區。
重慶方面,重慶自貿區辦公室主任李謙在今年9月提到,重慶自貿區總體方案設計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首先是要探索陸上貿易規則。
上述學者認為,川渝兩地的自貿區均提出“建立陸上貿易規則”,是希望依靠各自的中歐班列發展對歐貿易。
蒲勇健認為,過去中國和歐洲的貿易主要是通過海運完成,貿易規則并不適應西部地區以鐵路為主的方式。因此“陸上貿易規則”的建立,即是以中歐班列為基礎,探索中歐陸路貿易的立法體系的建立。
但從目前的情況下,四川和重慶的自貿區建設都存在各自的問題。
楊明洪認為,與重慶海陸空都有一類口岸相比,四川省目前只有雙流機場屬于一類口岸,這使得船運和鐵路運輸的時效性都比重慶差。目前從瀘州港或宜賓港出發的貨船,需要在上海停留一周左右才能出關,重慶由于擁有一類口岸,可以直接出關。
在鐵路方面,由于重慶擁有鐵路一類口岸,重慶出發渝新歐可以直接發往杜伊斯堡,而成都出發的蓉歐快鐵還要在阿拉山口重新編組。
因此,一類口岸將是四川自貿區未來重點突破的一個方面。
而蒲勇健認為,重慶發展自貿區還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重慶目前的商業體系層次較低,無法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引入大型跨國公司來改善重慶的商業結構是當務之急。“重慶有一個市長顧問團,但成員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未來應該更多地加強和大的國際咨詢服務機構之間的聯系。”蒲勇健說。
第二是人才問題,重慶不僅要吸引外資,還要注重引入“外智”。
第三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東南亞和南亞的互聯互通渠道,其中機場建設是重點,建議進一步增加航線。
此外,蒲勇健認為長江水道長期不暢通,對于重慶自貿區建設有較大的阻礙。
http://news.sohu.com/20200710/n553546287.shtml
http://business.sohu.com/20200710/n553546287.shtml
http://business.sohu.com/20200710/n553971051.shtml
http://news.sohu.com/20200710/n5539710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