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于志學 于曉君 王西京 王振中 孔維克 方國興 鄧碧湖 馬程 田肅 畢建勛 莊小雷 江文湛 孫君良 朱春秧 陽平康 劉心亮 劉德維 劉清桂 杜應強 杜曉波 吳濤毅 李乃宙 李詩鴻 宋健華 陳鵬同 嚴學章 武新文 苗再新 金鴻鈞 楊力舟 張仁芝 張振學 張京成 張藝華 張向鈞 林道飛 羅寧 尚濤 鄭立 鄭麗源 范永兵 姜寶林 郭石夫 郭文濤 胡明哲 胡永凱 宣兵 胥力浦 宮云飛 秦天柱 徐志敏 耿孟剛 梁文博 扈本詢 魯慕迅 謝冰毅 喻繼高 韓秉華 蔡金順 霍伯修
陳鵬同
參展畫家
陳鵬同,1948年生于北京,祖籍山東菏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西安交大人文科學院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書畫博士班結業,指導老師龍瑞,姜寶林,程大利等先生。七十年代,多次參加山東省美術創作組,受益于希寧,單應桂等先生,作品開始參加全國各級美展,獲獎或發表。八十年代,入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學習,指導老師黃獨峰,陳玉圃先生,同時游歷名山大川。九十年代,任菏澤市藝術舘研究舘員,美術部主任。菏澤市政協八,九,十屆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八,九屆委員。夲世紀初,回北京。應邀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央統戰部等單位創作大幅作品并收藏。并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六,七,八,九屆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研究會副秘書長。新絲路國際書畫院副院長。榮寶齋,北京工美,天津人美,書畫報等出版陳鵬同作品集,書畫百杰陳鵬同作品專輯等多夲畫冊。
作品欣賞
陳鵬同之作品,氣勢或磅礴恢宏,或安靜祥和,格調厚雅,視角獨特,意境靈動多變,是當代山水畫中富有標志性繪畫語言的作品。一幅好的作品是一個故事,一種情懷,一種強烈感染觀者的催化劑。作品《石頭寨》順山綿延的寨子,依勢而泄的河流,用石頭這一生活“原料”刻畫得清新古樸,再加上石道上獨行寨民之人物襯托,更顯作品之安靜祥和。再觀作品《高原旗樹》以風口處挺拔之樹木為畫眼,生動描述了樹木在長年疾風的打造下,猶如一面旗幟矗立在風口的形象。
再以宏厚的大山用繚繞飄逸的畫風為背景,更加襯托出“旗樹”的頑強。靜觀方能感其氣勢,仿若風掠面前。另鵬同之作品中脫離了傳統的青山綠水、云霧新陽。而更多的增加了人文的情懷而因此山水畫更賦予了新的意義。作品《松格瑪尼城》線條虛實結合優美,構圖宏大,沖擊力強,運用朝拜人物與城與山的對比,將藏傳佛教在當地宗教信仰的深厚表現得很極致。再如《歲月》運用古堡的滄桑符號和古堡與山體結合的渾圓筆墨,在前景蒼涼的大地上行走的人物,都增加了“歲月”的色彩。不禁讓人遐思萬千。
畫家就是苦行僧,畫畫就像是在修行,修畫、修人、修為。曾有人戲言“行萬里路,畫一幅畫。”此言非虛。好的作品的誕生,首先是感受你的題材,然后是讓你的題材感動,最后就是可以將感動傳遞給觀眾。鵬同幾十年如一日,生活行走在他熱愛的山河中。三山五岳、黃河長江、南國奇嶺、西域高漠……處處都留下他熱情的足跡。畫面中彎背的行人、構圖中無類同而奇特的風貌、山勢建筑的真實還原都讓這位山水畫家成為歷史的刻畫者。從取境的高度、近度、宏觀性仿佛能看到作者翻山越嶺的懇懇情懷。
此刻我想到多年前一位老友的話“你的作品不夠成功,是因為你不夠寂寞”。如果沒有鵬同之執著之情懷,耐不住寂寞,如果脫離了我們創作的源泉,簡約而短暫的寫生,也許根本無法創作出如此充滿豪情的作品。鵬同平時寡言謙和、一提到繪畫卻是興奮有加。每每談到創作作品的過程總是感慨萬千。他創作之風一絲不茍,執著沉靜,是我見過那種用全部生命創作的畫家。此刻我想起李白之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與鵬同其名恰如其分,以吾愿。
文/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