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癡情
經綸不了古人癡,
半欲天明半不明。
散盡家財終不悔,
陋室談笑無白丁。
自古以來,凡大收藏家,大鑒賞家無不對自己所收藏的寶貝如醉如癡。這種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摯愛是源自骨髓的。它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愛好,更重要也最能彰顯出民族之魂的,那就是一種拋開個人安危榮辱,舍我其誰的保護責任。民國時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張伯駒先生,為了不使國寶級文物 ,中華第一帖《平復帖》不落入日本人手中,張先生歷經艱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最終收入囊中,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今天我要說一說的是天津民間收藏與鑒賞家曹學忠先生。
曹先生早年留學日本,長期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保護,宣傳,與交流工作。是天津著名的文物鑒賞家。其藝術品收藏種類多樣,主要以中國古代玉器,瓷器以及佛像為主。多年以來,除了傾自身之力收藏中華文化遺產之外,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曹先生與天津南開大學合作,拍攝了影視系列片《日本傳統工藝》以及用其所收藏的實物拍攝多集藝術品知識普及影視教學片。在從事中日文化交流活動的同時,近年來一直從國外,花重金購回一些重要的中華文物。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從日本購回的版畫《北洋水師》,此畫反映了一段十分珍貴的歷史史實,再現了當年晚清政府從德國購買軍艦并由德國海軍培訓,共同訓練,生活的壯觀場面。
由于該畫的重要歷史意義,2015年,中國著名的拍賣公司-西冷印社,將其收入當年的秋季拍賣圖錄。多年來曹學忠先生把自己經營了十余年的《清太郎》餐廳的收入都投入到收藏保護這些文物珍品的工作上,在天津的喜來登酒店投巨資設立了《弘豐雅軒》藏品館,公益展示這些從國外收藏回來的中國文物及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品,天津的名流學者們常常在曹先生的藏品館進行學術交流品鑒活動。曹學忠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就讀于大阪的名校,曾多次為《中日文化交流活動》做同聲傳譯。在20年前回國開辦了天津知名的日料連鎖店《清太郎》。做為曾留學海外的中國人,他目睹了中華國寶流失海外的境遇,曹學忠先生勵志將傾其所有盡可能地把流失在國外的文物珍品收藏回國內,其中許多珍品都是他號召他的親友一起買下的。尤其是他的姐姐,一直鼎力相助。他的理想是做一家民間博物館,并繼續從事中華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承。為了他熱爰的事業,他舍去了幾乎所有的物質享受,卻擁有了豐富的藝術品的鑒賞能力以及無怨無悔的赤子之心!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加大對民間藝術品收藏的支持,鼓勵私人博物館的發展,我期盼曹先生乘改革開放,民族文化復興的時代浪潮,更上一層樓。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