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卻的記憶
---寫在《錢塘舊蹤》的前面
楊建新
蔡國梁兄的《錢塘舊蹤》鋼筆畫冊即將付梓,囑我寫些文字,我毫不遲疑地欣然從命。是的,因為我們曾經是兵團戰友,我不能對不起這份情意;是的,因為國梁為我們獻上了一道藝術的美餐,我們無法拒絕它的膾炙人口;但是更重要的是,國梁的作品喚醒了我們腦海深處的記憶。當熙熙攘攘的人們每天奔走于大街小巷,當我們這座千年古城快速走向現代都市的今天,還有多少人會回望昨天甚至前天呢?然而,正是那些過去的記憶,是不應該被忘卻的。
打開畫冊,仿佛歲月逐漸濃縮,時光開始倒流,一幅幅陌生而又似乎熟悉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這不是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嗎?沒想到百年前的西湖是這樣的景況;那不是小巷口的餛飩擔、馬路上的黃包車嗎?不知道今天還有幾人記得起兒時見過的場景;還有那游走于大街小巷彈棉花、爆米花的老人,嬉笑于里弄坊間拍洋片、打彈子的孩童呢,他們今日又在何處?而那大運河畔的舊碼頭,涌金門里的老水門,則早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深處。在國梁的筆下,杭城的往昔,西湖的舊跡,先人們的市井生活,如同幻燈般的一一顯現,不由得把人們的思緒帶向我們這座古老城市逝去的歲月。我想,讀者們在欣賞這本畫冊的同時,是不是也有興趣知道一些畫冊背后的故事呢?
其實,我與國梁兄素昧平生,雖然50年前,我們都在浙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廣闊天地里櫛風沐雨,戰天斗地。認識他是在三年前一次杭州知青書畫展上,我被幾幅鋼筆畫作品所吸引,畫面上是上世紀30年代西湖的舊景,細膩有致的線條,勾勒出飽含滄桑、至今已面目全非的景象,令人駐足。一打聽,方才知道作者叫蔡國梁,當年也在兵團務農,一聊到那些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戰友之情便油然而生,我們之間也就沒有了距離。說實在的,我們這代人都是中學輟學而后上山下鄉,除少數人后來有機會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學習的機會得以深造,大多數人都沒有這種幸運。所以我很驚異于國梁能有如此精湛的繪畫造詣,且所長還是鋼筆畫,這種舶來的畫種本來就不普及,要達到相當的水平更是不易。也就在那次見面時,出于多年從事文化工作的職業習慣,我建議他用鋼筆畫這種樣式,把老杭州、舊西湖的面貌描繪出來,這既是藝術創作,也是記錄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和歷史碎片的嘗試,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想法,當時也只是一說而已,沒想到國梁兄將此事放在心上,并且很快就行動起來。更沒想到的是,此事得到了杭州市檔案局領導的認可和支持,于是這件事便得以付之實施。
如今,將近三年時間過去了,國梁兄終于完成了這項并不輕松的使命,拿出了102幅作品,精挑細選,最后編入畫冊的是87幅。很少有人知曉他為之付出的心血,我算是個知情人,參與并見證了他創作的全過程。先是整體構思,確定創作的大體框架;繼而是廣為收集素材,到處奔波,尋找老杭州的照片,為的是真實再現歷史的瞬間;而后再是反復的比較、篩選,挑出相對中意的照片;最后就是日復一日歷經春夏秋冬的伏案創作。期間幾度調整思路,不得已放棄已畫好的作品,回頭再尋找合適的老照片,開始新的創作。其中甘苦,非經過者難以體會。我問國梁,這兩年多時間,你是怎么度過的?他說,前后將近1000天,朝思暮想,寢食不安,全部心思都在畫畫上,平均一天用廢掉一支筆,10天完成一幅畫。現在,這批他用心血繪就的作品,已全部捐贈給杭州檔案館作為館藏。
如果我告訴你,國梁是在2014年退休后才開始畫鋼筆畫的,你能相信嗎?事實就是如此,那一年,溫州電視臺要搞個兵團知青專題片,碰巧主事的也是個兵團戰友,約他畫幾張鋼筆畫作為配圖,描繪一下當年兵團的場景,因為黑白的畫面比較有歷史感,于是他就嘗試著畫了幾幅,沒想到頗獲好評,之后就再也停不下筆來。5年來,他大多時間都是在畫桌上度過的。
歲月轉瞬即逝,他的畫藝也不負時光,日益精進。其實,知道國梁的人并不感到奇怪,因為他既不是天賦奇才,也并非老來開竅,他的藝術成就完全得益于他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國梁從小喜愛畫畫,聰慧好學,正巧他有一位鄰居俞德明先生是一位美術教師,國梁便拜他為師,無論素描油畫,水粉國畫,樣樣都敢上手,練就了較扎實的童子功夫。正是靠了這手本事,在當了幾年農民后,他便被調到兵團工業團(地毯廠)去搞圖案設計。
到了80年代,他又以專業第一、文化課第十的名次,考入杭州科技大學工藝美術系深造,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他的藝術創作就此又上了一個臺階。事實上,打小以來,國梁一直都沒有放下過畫筆,畫畫對他來說,就像吃飯穿衣一樣,早就融入了他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有他的記憶和情懷,有他的寄托和追求,他為畫畫而癡迷,也因畫畫而快樂。藝術都是相通的,因此,當他在花甲之年第一次拿起鋼筆作畫的時候,沒有半點的猶豫和生疏,一切都是那么順理成章,水到渠成。2015年,他創作的鋼筆畫《淞滬大戰》參加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展;2016年,他的大幅鋼筆畫作品《孫中山在浙江》入選中央民革、中國美協、中央文史館主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全國展”;2017年和2018年,他的鋼筆畫作品先后在全國鋼筆畫展上獲銅獎和銀獎。所以,作為兵團戰友,我是很以國梁的成就為榮的。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出過各種各樣的優秀人物,無一不是在非常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矢志不移、自強不息的結果,國梁也是其中之一。他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和付出,不僅造就了自己,也為一代知青樹立了標桿。
當今的世界,正處在亙古未有的大變局之中,當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浪潮裹挾著、推擁著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隨波逐流、或是順勢前行時,從來沒有像我們這樣的一代人,以不足百年的時光,經歷如此巨大的社會變遷。祖先的手工技藝,傳統的衣食住行,昔日的城市風貌,世代的鄉風民俗,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迅速的離我們而去,有些甚至消失殆盡,再也不會回來。如果我們聽之任之,那將是不可挽回的損失。歷史不能忘記,文化必須傳承,這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需要,也是當代中國人的使命。相信所有和我一樣,生于斯、長于斯的杭城子民們,都會有同樣的理念:今天,當我們和這座古老城市一起,以前所未有的步伐邁向未來的時候,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忘卻走過的路,因為那是我們的記憶所系、情懷所系,在那里面,有我們的精神寄托,有我們的文化標識,甚至有我們這個民族的“出生胎記”。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向國梁兄道一聲謝謝,因為從他的筆下,我們又一次回望了走過的足跡,品嘗了鄉愁的滋味。當然,也要衷心感謝杭州檔案局的領導和朋友們,沒有他們,我們也許無法看到這本畫冊的問世。
2019年7月20日于寶石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