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馬蘭幣產生于民國7年(1918年),當時云南總督唐繼堯繼蔡鍔之后反袁護法,率領護國軍進駐重慶,在重慶主持召開滇、川、黔三省聯軍會議,并就任聯軍總司令。軍閥唐繼堯嗜好將自己頭像鑄造于錢幣或徽章上,表現自己顯赫功績。
該幣制作精良,數量極少,十分珍貴。以后的馬蘭幣將這一令人喜愛的馬的構圖由背面換成正面,成為馬蘭幣特有形象主圖。民國15年(1926年),時值軍閥鄧錫候把持成都造幣廠,為掠奪民間財富,籌巨額軍費,大量鑄造比雙旗大200文減重50%的小200文銅幣,甚至回收當時流通的100文、50文銅幣改鑄小200文銅幣,由小200文銅幣濫市,100文、50文幾乎絕 ,市場零星找補錢匱泛而形成人為錢荒,城鄉居民和商家無不怨聲載道,各種代用幣到處可見。于是統治軍閥經過精心策劃,造型美觀,制作精良,暗藏重利的馬蘭幣應運而生,無面值的馬蘭幣替代了100文、50文的流通銅幣。 期間任重慶銅元局局長的楊德淳、任重慶衛戍司令兼重慶銅元局長的四川軍閥王陵基,特意制作此類馬蘭幣作為官員贈用紀念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