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
清代銅幣被稱為清代機制銅圈,鑄造始于1900年(清光緒26年),結束于1911年(宣通三年),流通時間相對較短。許多清朝皇帝當政時發行銅幣作為流通貨幣。清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其在錢幣收藏中的普及程度也很大,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是清政府試圖將鑄幣權收歸國有、加強控制而鑄造的錢幣。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此枚戶部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川字),錢幣正面中心直讀“大清銅幣”四字,中間圓圈內陰刻“川”字。上緣滿文大清銅幣和干支紀年“丙午”二字,左右分列“戶部”二字,底緣為“當制錢十文”。背面中間為蟠龍紋,頂部為“光緒年造”四字,底部環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錢幣兩面經過歲月的洗禮后,紋路依然清晰可見。如用手去觸摸,可以感受到清涼的表面凹凸有致的龍紋與鑄字,質感相當好。此枚大清銅幣屬銅幣稀罕珍品, 具有歷史價值,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