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子登科”銅鏡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態(tài)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shù)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
在古代,銅鏡不僅僅是日常用品,它也是一種藝術(shù)品。今人眼中,古代銅鏡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在收藏界存在這樣一個共識: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性和歷史意義。而銅鏡恰恰兼具藝術(shù)價值和人文內(nèi)涵。鄭輝雷認為,判斷一面銅鏡的收藏價值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第一,藝術(shù)性。第二,品種稀少,最好能見證一段歷史事件;第三,保存狀況。由于銅鏡埋藏時間較長,銹蝕程度越小越好;第四,紋飾的清晰度。銅鏡收藏講究版模,以頭模鏡最受歡迎,市場價格也最高。
“五子登科”指的是后周竇禹鈞教子有方,他的五個兒子先后考中進士的故事。在傳統(tǒng)社會,皇榜題名是頭等的大喜事,意味著“鯉魚”躍進了“龍門”,光宗耀祖,從此就是不一樣的人生了。一家有一個高中就已經(jīng)很榮耀,一下子有五個兒子高中簡直是天大的喜事!難怪竇禹鈞會被時人及后人欣羨不已,連他家五子登科的事都逐漸演化成一個典故、一個吉語,時常為后人所引用,或鑄在銅鏡上,或描在瓷器上,成為一個吉祥的符號,祝福著每個擁有者門楣興旺、仕宦發(fā)達。
這枚明代的“五子登科”鏡圓形圓鈕,鏡座外有對稱的四個凸起的方框,框內(nèi)楷書“五子登科”四字。此鏡外飾弦紋一周,底卷緣,包漿自然光亮,一看就是經(jīng)過歲月浸淫的傳世品。而且隨著藝術(shù)品市場不斷上升期,此件藏品必將成為銅鏡市場中的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