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琨藝術簡介
陳琨。字端陽。筆名遲徹。齋號孵石館主、孵石觀主丶湖岸高屋人、中條山人。 男。1958年11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職稱副教授。籍貫山西省平陸縣。現供職于太原日報社行政管理。
藝術簡介: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太原日報社書畫院秘書長。中國楹聯藝術家學會會員丶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兼書藝委員會副主任丶山西省扶貧書畫院副院長丶山西省人文書畫院副院長、山西省老年書畫家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丶山西省農民書畫研究會理事。太原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丶太原市老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等一職。
從事書法臨習摹練三十余年,楷書臨摹歐陽珣丶董其昌、趙孟頫等名家名帖,行草法從"二王"、兼臨懷素丶孫過庭丶趙孟頫丶黃庭堅丶米芾等大家筆意,尤以《圣教序》、《蘭亭序》丶《十七帖》為主攻方向,經年細研、堅持不懈、多有心得。作品曾入選中國楹聯學會組織的關公文化書畫展全國巡展、全國媒企書畫院聯盟組織的三屆"大美中國夢"書畫全巡國展、中國報業協會組織的紀念長征勝利全國書畫展、中國茶文化書畫全國巡展等。省內外書展三十余次。許多作品在全國文化長廊、旅游景點、寺廟等場所刻匾懸掛或館藏。
作品欣賞
山陰路上的跋涉者
——陳琨書法藝術賞析
山陰路上,從古至今有著無數跋涉的人們。陳琨,就是山陰路上一個堅定的跋涉者。
1600多年,一個惠風和暢的日子,一群文人好友,聚于紹興會稽山陰之蘭亭,流觴曲水,飲酒賦詩,暢敘幽情。酒酣興發之際,王羲之揮毫為之作序。不經意間,誕生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山陰路上,從此聳立了一座豐碑。
其實,書者,似乎也是有捷徑的,不必非要這么辛苦。君不見,諸多聰明者,翻翻名家字帖,稍微練上一練,便以書法家自居。然后龍飛鳳舞,行走江湖,竟也常常贏得熱鬧的掌聲,賺些銀兩。
陳琨,卻選擇了一條艱苦的路途。多少年來,他就是默默地臨池學書。不張場、不喧嘩,不吹牛,不扯皮。他住在城里,門前沒有池水。如果在他老家,應該也是池水盡黑。他是一個地道的傳統與經典的朝圣者、敬畏者。經年累月,他一門心思地從《蘭亭序》到《圣教序》、《十七帖》、《王羲之尺牘》,循環往復,心摹手追,潛心臨習。然后,沿著這條脈系,又從孫過庭到顏柳歐褚,到蘇黃米蔡。十數年如一日,如癡如醉,無怨無悔。他在這條漫長而又神奇的山陰路上,篳路藍縷,一路前行。陳琨是個下功夫的人,對偷懶耍滑者向來頗為不齒。對那些江湖字、工藝字,不愿下功夫臨帖之人也很不以為然。他認為,書法,首要的是,向古人學習,向經典學習。在學習和繼承的基礎上方談得上創新。
人磨墨,墨磨人。真正的臨池學書之人都知道,沒有十數年的功夫,豈敢造次。明代項穆《書法雅言》中說:“若逸少《圣教序記》,非有二十年精進之功,不能知其妙,亦不能下一筆,宜乎學者寥也。此可與知者道之。”傅山先生在晚年曾回憶說他八九歲開始學習書法,至七十七歲還臨池不輟,臨帖活動伴隨了傅山近七十年,影響著傅山每一次書風的轉變。可見,臨帖是一個書法家必備之功課。那些偷懶耍奸者,住好里說,是無知者無畏。不客氣地講,是人品有問題,必是欺世盜名之徒。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句》中就義正辭嚴地講到:“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
書法之有“家”,純屬今人新造。帝制時代的書者,既便自成一家面貌,也鮮有以書法家自稱者。對他們而言,寫字是自我修養,而非一種獨立職業。王氏父子、顏歐柳趙、蘇黃米蔡,或將或相,或儒或釋,雖然筆力登峰造極,卻無一以書法為終生職志。陳琨,字端陽,筆名遲徹、中條山人,齋號孵石館主。祖籍河東平陸,作為晉陜豫“金三角”的一角,那里曾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流風所至,余韻猶存,對書寫的重視,至今仍堪稱當地的一種重要“民俗”。生長于這樣的濡染熏陶之中,陳琨先生雖不以書寫為專職,但筆硯耕耘十數年,從未稍有倦怠,孜孜汲汲,遂成今日。加之,他在省城黨政機關、教育文化、新聞媒體等工作崗位上長期的歷煉、感悟與淬礪,陳琨愈發的成熟、自信和堅毅,其心路歷程、生命體悟、價值取向,盡情反哺于其書法的臨寫、研究、創作中,使其書法作品更具有了較深的思想與情感的內涵與氣質。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數年來的潛心苦練,不經意間,陳琨的書法已漸臻佳境,其書,有帖味足,尚古意,已初具“二王”之風貌。陳琨以楷書、行書、行草為主,他的作品典雅純正,清峻舒朗;筆法精到,墨色純厚;講求法度,韻含古雅,具有一定的功力。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間,可以明晰地看出陳琨在用筆、墨色、結體諸方面的執著、嚴肅和一絲不茍,也可以切實感覺到他對經典與傳統至高無尚的敬畏與追崇。
陳琨是一個對待自己極為苛刻的人,或者說是一個不知疲倦地追求完美的人。其實,書法作品,就是一個遺憾的藝術。每幅作品,理論上講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得挑不出一點瑕疵。這就給他在創作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當然也是他在辛勤與痛苦的不斷循環往復中,得到升華、快樂與享受的過程。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在創作作品中可能都會程度不同地有此經歷和感受。陳琨是出了名的細膩、認真,講究出處,他每創作一幅作品,特別是參展作品,總要寫個三五遍,甚至十幾遍,絕不茍且。直寫到紙墨滿地,大汗淋漓,似乎仍感不盡如意。因為,每幅作品只能接近于完美,而永遠不可能達到完美。他總是在精疲力竭之余,選擇一兩幅自己相對滿意的作品。
如此日復一日的浸洇中,陳琨的書風由一變而再變,自有法而無法,從隨心而至于無心。近年來他還創作了不少寫經作品,似有陶淵明一般欲辯忘言的真意,亦似有弘一大師無倚無著的清虛。書者35米長的《金剛經》長卷,以及用正楷、行楷書寫的各種經書,給人以較強的視覺沖擊,洗盡鉛華,不事機巧,看似自然所然,無法無我,然細究之,卻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此類佳構,比比皆是。
大凡學書之人,都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過程。未入門的難于掌握筆法,登堂入室的又苦于依人作嫁,難為出路。如果要說美中不足的話,我個人感覺,陳琨兄今后還要進一步在融匯百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上下功夫。這是書法人追求的更高境界,相信陳琨兄定會在這些方面有大的突破。
山陰路上,陳琨是一個虔誠的修行者,也是一個快樂的采摘者。在這條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山路上,他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晶瑩的汗水,但也欣賞到不為常人所能看到的旖旎風光。還有,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條美妙的山路上,陳琨兄揮毫潑墨、引吭高歌,不斷綻放著自己藝術的絢麗、人生的精彩。
山陰路上,我們期待著一個更加精彩的陳琨。
丁酉冬月于居墨齋 李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