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特約記者 陳紅松)98歲的海派書畫大家陳佩秋,是近代畫壇最后一個代表人物;她的絕筆,為以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劉海粟等為代表的近代繪畫史劃上了句號。那么,意義非凡的陳佩秋絕筆到底留給了誰?正確答案是臺州音樂家張覺平父子。
陳佩秋于6月26日逝世后,一篇題為《曹可凡:“余音繞梁”成陳佩秋先生絕筆》的文章在網上火了。該文貼出了《余音繞梁》的作品照片,還稱“這是陳佩秋先生昨天為一個南京的畫家朋友寫的,如今竟已成絕筆“。
那么,這幅作品是不是真的為南京畫家寫的呢?不妨從《余音繞梁》這幅作品本身入手分析。該作品的落款處赫然寫道:“張旋先生正腕”字樣。而這位張旋,并非江蘇南京畫家,而是浙江臺州音樂人。
昨日,張旋和他的父親張覺平向記者講述了“陳佩秋絕筆”背后的故事。
為了籌備張覺平從藝50周年胡琴音樂會,張旋通過上海藝術品收藏家朱大成引薦,找到了陳佩秋家人。在她逝世前一天,也就是6月25日端午節傍晚,陳佩秋為其父子寫了兩件作品,并讓家人交到在樓下等候的張旋的手里。帶著這兩幅珍貴的作品,張旋當天晚上就回到了臺州。
這兩幅作品,一幅是“劍膽琴心”,寫給父親張覺平;另一幅是“余音繞梁”,寫給兒子張旋。這對父子,都是臺州當地有名的音樂人,也都是臺州市政協委員。
父親張覺平是臺州市張覺平音樂名家領銜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臺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曾獲得包含兩次中央電視臺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在內的七次全國比賽第1名,所演奏的多首作品幾年來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風華國樂欄目播放達一百多次。他曾出版個人專輯《霍拉舞曲——張覺平胡琴獨奏專輯》,并分別在浙江音樂廳成功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以及澳大利亞父子音樂會,曾出訪德國、波蘭、日本、荷蘭、瑞士、葡萄牙、巴西、埃及、澳大利亞等五大洲多個國家與地區,并成功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
兒子張旋是臺州市首位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拉弦專業的青年演奏家,為臺州市政府第八屆文化“曙光獎”獲得者。曾為2002年央視春晚錄制節目“歡樂的小馬駒”,2004年進入人民大會堂為時任國家領導人表演獲得好評,2011年與父親在國家大劇院成功舉辦萬般胡情專題講座,并獲邀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前獨奏,其演奏的曲目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出,其本人曾赴歐亞十多個國家與地區演出與講學。
針對《曹可凡:“余音繞梁”成陳佩秋先生絕筆》一文張冠李戴的情況,吉林三惜草堂堂主王寶林在微信朋友圈中發文:關于陳老最后的兩件書法“余音繞梁”“劍膽琴心”,文中曹可凡先生說“這是陳佩秋先生昨天為一個南京的畫家朋友寫的”這一說法有誤。事實是寫給臺州音樂工作者張覺平、張旋父子的。
陳佩秋走后,上海藝術品收藏家朱大成在微信朋友圈中發文稱:“21世紀以來,能被稱以‘先生’的女性——張充和、楊絳以外,陳佩秋先生亦是一位。當今華夏畫壇,只有陳佩秋先生是可以代表近代畫壇的,先生今日之故去,同道論先生為近代畫壇最后一位代表人物的離去宣告一個時代的終結,恰如其分亦不為過!”
陳佩秋不僅是謝稚柳的人生伴侶、藝術知己,留下了媲美“趙管風流”的畫壇佳話,她本人也是聲聞全國的書畫和鑒定大家,是海上畫壇的一面旗幟。她是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榮譽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上大美院兼職教授,曾獲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她的作品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被評論界稱為:“得宋元法度真諦者,當今獨佩秋先生一人也。”
“這兩天每天都有很多不認識的朋友加我微信,我才意識到這件物品的珍貴。這不但是陳佩秋老太太的絕筆,這是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劉海粟等為代表的近代繪畫史的最后作品!”張旋在微信中說。
他還透露,張覺平從藝50周年胡琴音樂會將于9月舉行,音樂會主題可能就用老太太題寫的“劍膽琴心“。
(本文作者陳紅松系新聞成功學創始人,現為中國書畫網藝術顧問、中國藝術促進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