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通寶
順治通寶為清朝錢幣,鑄于世祖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順治通寶是清朝入關后正式鑄行的第一種制錢,面文“順治通寶”,早期順治錢保留了明朝制錢工藝,使其版式具有明顯的明朝錢幣特征,而后期徹底從明朝制錢體系中脫離出來,建立了獨有的清代制錢風格。“順治五式”在明清錢幣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清軍入關之后,清政權、南明政權、農民起義軍政權之間爆發的一系列大規模的戰爭。清政權的統一戰爭主導了前期順治錢的鑄造,它是一個戰時貨幣演化的經典案例和實物證據。
順治錢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完成了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政權開國鑄幣,是研究少數民族與漢族錢幣文化如何一步步走向融合的實物資料;順治錢是在銀本位貨幣制度完全確立之后,建立的一整套白銀、銅錢雙軌制貨幣解決方案;是貨幣白銀化研究的重要組成;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順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 鑄幣,后隨著天下統一 ,在各地開設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的成分紅銅七成,白銅三成。一千銅錢稱為一串。順治通寶重初定位每文一錢,后改為一錢二分、一錢四分、一錢二分五。順治通寶的幣型未能統一,按照背文可分為五種,也就是“順治五式”。
順治通寶呈圓形,中心有方孔,形制較小,這種小的錢幣如今很少,比較珍稀,錢體呈暗褐色包漿,銹色得當、天然,質地為精質黃銅,值得保藏。錢面文字以宋體書寫“順治通寶”四個大字,錢體趨于扁平,錢緣寬闊,自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此幣制作技術適當精致,穿孔干凈,文字清晰,筆畫行云流水,藝術與前史價值在其身上得到完美表現,值得保藏。順治通寶,造型規整,外圓內方,而規格較大,入手厚重,是一枚風格獨特的大珍名品,這種鎮庫錢制作工藝相當精致,線條的刀痕都修飾干凈,極為平整,字口十分清晰。正面上書“順治通寶”四字,為工整俊秀,包漿熟舊,藏品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極為罕見,有巨大的投資價值、及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