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造光緒元寶
清朝末期,由于外國列強的入侵,導致了貨幣的貶值和新型錢幣的出現。其中銅幣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當時是以當十銅元為主,當然也有其他面值的,且鑄造的銅元面值也是越來越大。當時全國各地都紛紛設立造幣廠,發行銀幣和銅幣。福建省也不例外,在清朝光緒26年,也開始鑄造發行銅幣,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于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委藩司張曾、鹽法道楊文鼎督辦局務,辦理接受機器廠房、物料等事宜。其鼓鑄費用均由該司、道設法籌款。鑄成后發商行用。閩省自接辦后改為“福建銀元局”。往后所鑄銀元,其幣上端均書“福建省造”。閩省習用銀角,其主幣庫平一錢四分四厘鑄額不多,留存至今絕少。
福建在清朝鑄造錢幣的規模是比較大的,它先后設立了三個錢局,最早的錢局是南局,該錢局主要鑄造發行銀元,偶爾也會鑄造當十、當五文和當二十文銅元。其中當十銅元的材質是紫銅的,鑄造工藝精湛。第二個錢局是西局,該錢局是于光緒31年開始鑄造發行銅元,這個錢局有一個特點,只鑄造發行當十銅元。第三個錢局是閩海關銅幣局,俗稱東局,該造幣廠是在光緒31年設立的,但是該錢局由于經營不善,所以鑄造銅元的時間不長,就停止鑄造了。因此,光緒元寶“福建省造”錢幣現存稀少!
這枚福建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厘龍紋銅幣。錢幣正面直讀為“光緒元寶”,外環珠圈,上緣紀地文字為“福建省造”。下緣紀值文字為“庫平一錢四分四厘”;背面中央鑄龍圖及火珠,上下均有英文。質地渾厚有實感,收藏價值附帶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福建省造銅幣是中國所有龍洋圖案錢幣中,工藝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強烈的品種,鏡面平整光滑,紋飾的相慣線顯得非常清晰,該系列錢幣鑄造精美,字口、紋路和邊齒深峻,具有鮮明的歷史特色。藏品的品相精致,其審美風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其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邊齒過關,龍鱗清晰,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它有著歷史熏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也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