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通寶
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鑄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錢幣。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錢文風格。是清代錢幣中相對數量最少、版式最簡的一種制錢,但是由于其規范、精整,直徑較大,做工精美,文字規整統一,故深受收藏者喜愛。
雍正通寶鑄造時,清王朝正處在康乾盛世的頂峰期,相比之后的乾隆通寶,嘉慶通寶而言,它的質量較大,對通貨的控制能力也較強。而相比之前的順治通寶而言,由于雍正年間處在清朝最鼎盛的時期,社會安定,而順治年間統一戰爭還在繼續,社會動蕩,故順治通寶錢幣多種多樣,形成了順治五式,而作為盛世的產物,雍正通寶的版式則最為簡單,自然也省去了如同順治通寶那樣的多重變化。
雍正皇帝對鑄錢格外重視,史載“康熙政尚寬仁,雍正繼以嚴猛”,對自康熙后期起就遺留下來的諸多弊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鑄錢上也不例外。雍正年間,朝廷對鑄錢控制極嚴,民間私鑄極少,在執政初年有民間鑄錢,形體較小、銅中夾鉛。針對這一弊端,雍正皇帝責令將鑄錢者均被處極刑,私鑄遂絕。這也使得我們現在看到的雍正通寶大多做工精美,整齊劃一,而輕小薄劣錢少見的原因。
由于雍正在位僅僅十三年,不僅比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順治在位的十八年也不及,故數目在清代錢幣中是相對最少的,也是價值最大的。